正文 實例感知思維導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1 / 2)

實例感知思維導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教研

作者:顧敬炎

初次接觸思維導圖還是在2007年蘇州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師培訓班上,之後一直對其軟件或者應用有所接觸,還專門為好多學校做了“概念圖在教學中的運用”以及“謀略”講座。網絡上對思維導圖的概念解釋有好幾個,但記憶最深刻的還是這一條:思維導圖是一個打開大腦潛能的強有力的圖解工具。它同時運用大腦皮層的所有智能,包括詞彙,圖像、數字、邏輯、韻律、顏色和空間感知。 它可以運用於生活的各個層麵,幫助你更有效地學習,更清晰地思維,讓你的大腦最佳表現。雖然知道思維導圖的好多作用,但始終沒有真正在數學課堂中嚐試應用過。抱著實踐出真知的想法,前不久,我特意安排了 “麵積的回憶”一節課,並結合學校主課題研究目標,從“預嚐析展”四個教學環節在五年級進行了嚐試實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麵我就結合本節課談談實踐體會。

一、談話預熱,引入思維概念

首先我從腦結構談起,向學生們介紹了腦細胞的生成與具有的記憶功能以及腦細胞的死亡等情況,使學生們知道了我們的知識儲備在腦細胞之中,並告知學生們要使這些知識點,永不遺忘,需要反複強化,就像自己以及父母的名字一樣。聰明的表現是能夠把知識點找到其聯係,形成思維。這樣的談話預熱,我看到學生們聚精會神的目光,感覺到了此時他們的津津有味。相信,在他們腦中,思維之概念已經初步出現,也一定正在嚐試在知識點之間連上線。為了強化這點聯係,我馬上在黑板上寫上“水”主題以及次主題“魚”,並在它們之間連上了一條線,在線上與他們共同完成了這樣兩句關聯句“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有魚”“有魚的地方一定有水”。這雙向聯係反映了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空間網絡結構圖,具有方向性意義,也是產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之處。

二、個案整理,初嚐單線思維

趁熱打鐵,我揭示了本節課需要完成的主題內容:麵積,並把它寫在黑板的中央。告訴學生們,這個寫在中央的名詞或動詞就是主題關鍵詞,也就是表達核心的詞。寫上了中心主題詞,我詢問同學腦中迅速出現的與其有關的聯想詞是什麼,同學們立刻活躍起來,紛紛提出了“麵積單位”“正方形麵積”“長方形麵積”“圓麵積”“三角形以及梯形麵積”等許多語句。此時老師的心情也被學生們直接的反應給激活,告訴學生們,這第一反應產生的詞句就屬於“次主題”,也就成功的與主題產生了單線聯係。把此主題與核心主題連上線,就基本完成了思維的最初級階段。想向中級階段延伸,就得在線上添上方向箭頭以及它們之間的聯係語句。老師在“麵積”和“正方形麵積”上寫上了這樣一個詞“包含”。學生心領神會的點頭,表示了他們的理解。有了老師的示範,我立即布置了學生們進行嚐試練習,選擇一個黑板上的次主題展開連線思維工作。巡視學生們練習,我看到了有學生選擇了“正方形”主題,寫下了它的次主題“長方形”,中間連上了單方向箭頭,寫上了關係句“基礎”。也有學生選擇了“三角形麵積”與“S=A*H/2”連上線,寫上了“計算公式”關係句。還有學生畫了一個圓旁邊連上的被切割後拚成的平行四邊形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