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開展語文大閱讀的一點思考(1 / 2)

關於開展語文大閱讀的一點思考

教學·教研

作者:康曉峰

早在2005年美國國家人文藝術基金會文學組與國家普查局就曾合作發表了《閱讀的危機:美國文學閱讀的調查》一文。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國民各年齡層的文學作品閱讀者數量銳減,尤其以青少年人群最為嚴重。這種現象在我國的青少年中同樣十分普遍。在校的學生除了閱讀語文課本中有限的文學作品,幾乎與文學類文本是絕緣的。鑒於此,我校從2006年至今一直堅持開展以語文課為陣地的大閱讀。師生從中受益匪淺。

一、利用學生在校的語文自習時間開展課外的開放性大閱讀

這期間存在較大的隨意性。有些學生不願意閱讀老師們提供的書目,但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我們就有意識地控製學生們這種比較隨意的閱讀方式,在閱讀過程中引導並逐漸形成學生的“悟”性。事實上,學生當中,有的人讀的書不少,但語文素養卻不高,原因就在於書目選擇太隨意,沒有從實際需求出發,並且隻閱讀感興趣的內容,缺乏整體認識。對此,我認為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麵予以引導。

給學生確定一些閱讀目標。在自主閱讀活動中,學生們除了會吸納語言文字飽含的大量信息,還會對各類信息進行思維加工。另外還要學習閱讀材料中有示範性的語言,積累語言素材,從中得到經驗。引導學生有目標的去讀書,他們就會有比較明確的涉獵範圍。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再指導學生把讀書與思想、寫作、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每次閱讀經曆也就容易讓學生在思想認識與方式,語言積累和生活學習方麵獲得新知。

讓學生抱著探究的心態讀。很多歐美國家在母語教學中十分注重研究性閱讀,學生懷著研究、探索的心態,主動尋找和閱讀內容相關的各種讀物,並寫出具有一定個人觀點的小論文。這種做法很有借鑒的價值。語文教師要定期與學生交流,及時總結一些有思考價值並且是學生力所能及的題目,並對閱讀和尋找資料的方法進行指導,發揮他們團隊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在共同探究中解決問題,體會快樂,提高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主動總結閱讀方法的能力。指導他們把語文課堂內學習的方法和經驗用於課外大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閱讀服務。比如:及時謄錄,用不同符號標注閱讀內容;寫摘要,利用好讀書劄記,將真正喜歡的好書讀“薄”;運用想象,進行推理,及時總結、評價,寫出心得,再把這些書讀“厚”。

創設情境,讓學生變“眼看”為“心讀”。所謂“眼看”就是隻用眼睛掃描即可;而“心讀”,指的是“披文入情”,用眼睛捕捉亮點,用心靈去感受思想,細細品味文本的內涵、魅力和優美的文筆。想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對好文章、好詩詞就一定要讓他們用心體會,從“眼看”提升為“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