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情境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
教學·教研
作者:謝嚴青
摘 要:如何切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根據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形成規律,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充滿情趣,波瀾起伏?關鍵就在於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覺自願地區開展自主學習。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就問題情境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措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問題情境 自主學習 重要載體
一、前言
小學數學是小學較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對於學生邏輯性思維的建立極為重要。如何切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根據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形成規律,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充滿情趣,波瀾起伏?關鍵就在於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覺自願地開展自主學習,問題情境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從而讓他們培養數學思維,獲取數學知識。
二、 把“問題情境”故事化,提高“問題情境”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而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喜歡聽故事。所以,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故事化的問題情境下學習數學,去解決故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他們會被激發出強烈的探究願望,去努力地學和認真地思考,很快就能夠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比如我們在給學生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用故事化的形式來引入新課。“很久以前,在花果山上住著一群猴子,猴媽媽拿出24隻桃子準備給大家分桃,猴媽媽準備將桃子平均分成四份,小猴占三份,小猴不滿意,覺得太少了;於是,猴媽媽說那把這些桃子分為八份吧,小猴占六份,但是小猴還是不滿意;後來,猴媽媽說那把這些桃子分為12份吧,小猴占9份,小猴一聽是九份,比三份、六份都多,就高興地答應了,覺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說到這裏,學生們都笑了,說:“這個小猴真笨,不管是九份,還是六份,或者是三份,其實都隻得到了18個桃子。”教師應該用讚許的語氣來鼓勵學生,說:“大家再想想,9/12、6/8、3/4三個分數的值一樣,但是分子分母的數字卻不同,究竟是什麼原因?”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充滿興趣。
三、多組織交際性活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交際性活動是問題情境教學的一種方式,它可以更加充分地發揮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創造性,能夠在活動中排除過去那種呆板、機械的“注入”,形成學生“自組織”,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在交際性活動中可以完全放開對學生的控製,是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可以是裁判者,要最大程度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判定的模式為: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可以圍繞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問題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讓他們自己圍繞這些問題來提出新的問題,然後通過查詢資料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