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教學·教研
作者:張麗
摘 要:現代社會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社會發展的多元狀態對人的心理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新課程標準強調人文關懷,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課堂教學要體現心理健康的理念。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語文 教學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和中心任務。作為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目標重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一定的意義上講,其教學過程無疑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滲透生命價值教育,學會珍惜生活
語文教學中要積極滲透珍愛生命,體現生命的價值,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學會珍惜生命,體現生命價值”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項使命。
在學習《生命,生命》一文時,教師利用張海迪的故事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的生命曆程讓學生知道並深刻了解生命的可貴,用張海迪自己的話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這引起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感情的共鳴。
2.滲透愛的教育,學會關心他人
百善孝為先,愛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可家長們往往會抱怨孩子不知道心疼別人,這種現象的背後其實折射出教育的無奈,大愛無疆,愛的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如在《遊子吟》中如何引領學生挖掘出無私的母愛,如何通過學習撥動學生那根愛母的心弦;在朱自清的《背影》中如何體會父親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蹣跚”的背影,體會父愛如山的沉重,讓學生在感恩中感受父愛的深沉……感人肺腑的文章會讓學生真切的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在生活中學會關懷和關愛他人。
3.經受挫折,鍛造性格
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挫折是一種無形的財富”,使學生了解人生難免有挫折,挫折可以鍛造性格的道理。如在學習《再塑生命》時,了解到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係列著作,並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受到世人尊敬與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