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新課程下高中政治課高效課堂
教學·教研
作者:王順霞
摘 要:《全日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作為高中的政治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要善於利用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要敢於突破常規,創新教學提高政治課堂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理論聯係實際的學習能力,從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高中政治 創新思維 發散思維 合作 高效課堂
“為適應當代社會發展和高中學生成長的需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這是《全日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製定依據,新課標中更強調教法和學法有機融合,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筆者認為構建高效課堂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是課程改革的實質和落足點,疑從心生,善於質疑,學生才可能具備創新思維和能力,而巧妙設置疑問就是創新教學的體現。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善於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在質疑中探尋,鼓勵創新思維,鼓勵與眾不同、標新立異,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思考中尋找智慧的閃光點。“疑”是激發思維的起點,“疑”是激發思維的動力。如在講《神奇的貨幣》時,學生提出“電子貨幣是不是貨幣?”又如針對經濟常識價值規律與經濟的一般特征的教學,設置情境“不找市長找市場”。讓學生在爭辯中體會到“市長”與“市場”關係的微妙變化。問題的提出具體,學生置身於問題探究的氛圍中,在評議、爭論中讓學生體會到“獨到見解”的愉悅,力求在釋疑解惑中,循循善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多角度多方麵培養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於營造高效的政治課堂也是尤為重要的,學生麵對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去理解和判斷。如“商品”這個問題,要求大家首先從概念的意義上搞清楚什麼是商品、什麼是商品的兩重屬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而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即商品必須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隻有培養學生從多方麵、多角度進行思考,才能更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分組教學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小組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理念倡導的學習方法,它體現了學習的“合力”。這種教學方法有其靈活性和啟發性的特點。教師在課前或者課上實現學生的分組,在課堂上利用小組的集體智慧去探究學習內容的快樂,大有“集體闖關”意味。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碰撞與融合著不同意見,並由此生發出學習的靈感。例如,在學習“消費觀念”這一內容時,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不同消費觀的分析和辯論,這樣,學生不僅會對不同消費觀念的印象深刻,也能通過別人的見解讓自己對消費觀念的認識得到補充,從而得到更加深刻的見解。另外,實行小組合作模式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政治課的學習上更加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