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中對提問切入點的幾點思考
教學·教研
作者:胡俊賢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選擇適當的切入點進行提問,可以激發學生思想感情,引導他們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進一步把握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意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摸索一些提問的切入點就顯得很有必要。
關鍵詞:語文教學 提問 切入點
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雙邊活動,其中,教師的引導起著重要作用,而引導很大程度上是靠提問來實現的。學生的思維往往是以思考問題開始的,“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因此課堂提問切入點的選擇就比較重要。語文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鑽研教材,發掘問題,提高提問效率,為達到這一目的,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嚐試。
一、抓住情感基調提問,激發學生感情
語文課文所選內容大多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在進行著情感的體驗和交流。所以隻要我們帶著情感去點撥學生,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提問,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我一開始並不直接進入課文內容,而是問:“生活中能代表父愛的詞句有很多,你能說出一兩個例子來嗎?”學生分別回答了“有力的雙手、溫暖的懷抱、寬寬的肩膀、紮人的胡子、溫和的語言、爽朗的笑聲”等,課堂氣氛變得非常活躍。在營造的這種氣氛中提問無疑會撥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進入一個獨特的情感氛圍。
二、抓住重點難點提問,引發學生思維
每一篇文章都是有重點的,這當然指的是理解文章思想性藝術性的相關內容,其實這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難點。而這些內容,常常表現在那些或隱或顯地聯係到文章主題的語段或語句。學生如果抓住了這些課文中的重點部分,就能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從而揭示出文章中心,這樣一來,不但使學生真正懂得了所學內容,還使他們的概括能力得到了培養,因此在這裏恰當地提出問題,就可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譬如我在教學杜甫的《春夜喜雨》這首詩時,詩的題目中點明是“喜雨”,而全詩並沒有出現一個“喜”字,但在詩中卻能感覺到詩人表達的 “喜”,這一點自然是這首詩的重點。在這裏我便提問:“你怎樣看出作者的‘喜’?”學生通過討論,找出詩中的“好”、 “潛入夜”、“細無聲”等詞句,引導學生體會到詩人首先從聽覺上進行描寫,然後轉移到觸覺,以及視覺對比和尾聯的聯想,把春夜的那場好雨刻畫得如此美妙動人。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提問引導下品味詩中散發出的美妙,感悟到詩中蘊含著的感情。這樣提問切入,不但拋磚引玉領起了全詩的內容,而且把詩人的思想感情清楚地呈現出來了。因為這 “喜”字就是“詩眼”,是詩歌理解中的難點,學生正是在這樣的提問下將閱讀重點化難為易。通過抓住課文重點提問的方法,既能使課堂教學輕鬆自如,又能活躍氣氛,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