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克服民族生學聲母z、c、s與zh、ch、sh時的發音錯誤
教學·教研
作者:包香玉
因方言所致,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學生在學習漢語聲母z、c、s和zh、ch、sh時會遇到很大困難,具體表現為:z、c、s混為一體,z、c、s與zh、ch、sh分不清的情況時有發生,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就以上幾個聲母的教學總結了點經驗,與同仁們共同研討:
造成以上6個聲母發音困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z、c、s與zh、ch、sh雖說都是舌音聲母,但概念有所不同,z、c、s是舌尖前音,而zh、ch、sh是舌尖後音,教學z、c、s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牙門齒背,憋住氣流,舌尖稍微放鬆,讓氣流從窄縫中擠出來。讀音輕,從發音部位來講,zh、ch、sh屬於舌尖後音,用硬齶硬前和舌尖發音,這才是,z、c、s,zh、ch、sh六個音的發音方法形成三對,z和zh不送氣的塞擦音,c和ch屬於送氣的塞擦音,s和sh則是清擦音。這三對發音的方法相同,發音部位又都是舌尖,隻是發z、c、s時舌尖靠前,發zh、ch、sh時舌尖靠後,前者舌尖接觸齒背,後者舌尖向上翹起,接觸硬齶前部。民族學生由於與漢生比起來言語分化不足,往往發生錯誤。其次是教學時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發音錯誤也能造成z、c、s,zh、ch、sh發音錯誤。再就是沒有正確的語言環境也能造成民族生學拚音字母難。學生發音困難的原因還在於掌握發音部位和方法不正確。為什麼掌握元音錯誤較少?掌握輔音錯誤較大呢?這是因為輔音要依靠唇、齒舌等運動的細微分化。純蒙生由於唇和舌尖運動不夠有力,下齶不夠靈活,發出的輔音(如ch、zh、sh和c、z、s)往往分化不明顯,造成說出來的是兩個語音(如:ch和c、 zh和z、sh和s)之間的音,而不是以一個語音代替另一個語音。
麵對著蒙生有限的漢語會話能力,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方法進行教學,發現教學效果非常好:
一、不急著糾正發音錯誤
如果及時發現學生哪個字母發音不正確,不必馬上停下來糾正這個音。最好等到有一點空閑時間再坐下來教他。如果每出現一個不正確的發音就馬上糾正的話,會破壞學生說話的完整性。隨著生理的成熟,學生大腦皮層聽覺中樞逐漸成熟,語音聽覺逐漸發展,他的發音也會逐漸正確起來。特別是牧區的蒙古族學生,更是如此。
二、創設情境教拚音
在教學z、c、s與zh、ch、sh拚音字母時,課上編些小故事來吸引學生學拚音的興趣,如:媽媽正在織毛衣,我們給她端茶水,擦擦汗。媽媽手濕了,撕一塊紙巾我們給她搓搓手(邊說邊表演,再邊聽邊學說語句)。再如:大家摸摸鼻子,擦擦手,搓搓手,隨我看,吃飯去。睡覺了等等,這些帶有z、c、s|zh、ch、sh字母音調的詞句確實可以提高拚音字母認知能力。在這過程中既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加強了zcs、zhchsh的認讀,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讀多練,輕鬆有趣地突破了平舌音,翹舌音認讀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