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1 / 2)

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教研

作者:唐春明

摘 要:《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生物課堂教學中可以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能力、創設情境、行為習慣的養成等方麵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進行培養。

關鍵詞:主動探究 生物 能力培養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突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麼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呢?筆者認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一、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意識,鼓勵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主動探究意識的培養,設計發散性問題進行討論、分組探究等內容,鍛煉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在暢所欲言,獨立見解中尋求獲取生物知識的有效途徑。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做好拓展延伸的訓練,與課堂相關的當堂解決,關係不大的課下解決。如學習《水中生活的動物》一節,有的學生提出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裏?水中的動物們為什麼形態各異?哪些汙染對水中的生物影響最大?海洋中的生物是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表揚了提出質疑的同學,引導大家圍繞著疑問進行分析、實驗,最後得出結論。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創新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的應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用“創造性的教”為學生“創造性的學”創造環境和條件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質疑以及別開生麵的創新探究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個性思維的獨創性。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在愉快的學習和探究中提升學科能力。例如在學習《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時,讓學生在課前查閱資料,列舉收集到的人類利用的典型事例進行分析,如酵母蒸饅頭、釀酒的過程、防腐劑等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三、創設情境,培養探究能力

1.直觀性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科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探究活動。要培養學生用真實的情感去體會和觸摸生物學的奧秘。生物學知識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運用實物或者多媒體直觀性創設教學情景。如在學習《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一節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人與自然》的視頻,直觀展現生物的多樣性麵臨的威脅。學生明白了保護野生物種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了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