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分娩,很多初孕媽媽幾乎是一無所知。本章收錄很多關於分娩的知識,如分娩姿勢、臨產征兆、臨產前如廁的注意事項等。給孕媽媽最科學的建議,讓其得到最有力的幫助和溫馨的提示。
常見的分娩姿勢
蹲坐式
這是最好的一種臨產姿勢,可使骨盆充分張開,並且可以利用地心引力幫助把胎兒娩出。但是,孕媽媽在分娩前應進行蹲坐練習,否則蹲一會兒就會感到很累。
扶持的跪式
這種姿勢比蹲坐式少些疲勞感,也是孕媽媽用力娩出胎兒的好姿勢。左右兩側各有人扶持,可使孕媽媽更穩固。孕媽媽會發現雙手和兩膝同時著地的跪姿可能舒服些,若是采用此種姿勢,則要保持背部平直。
直立的坐式
這是一種常見的分娩姿勢。坐在床上,背部用枕墊撐起。保持頦部下垂,當向下用力時,兩手放在大腿的下麵。兩次宮縮的間隙,背部放鬆並靠在後麵的枕墊上。
小貼士:生產的自我幫助法
宮縮期間要緩和而平穩地用力向外推出,設法放鬆骨盆底的肌肉,這樣你會感到自己好像完全處於鬆弛狀態。
要保持麵部放鬆,在兩次宮縮之間盡可能地多休息,這樣孕媽媽會把所有的力氣用到娩出的動作上。
減輕分娩疼痛的新方法
私人陪練產前分娩預演:孕媽媽了解了分娩過程及相關的知識,就會減少對於分娩的恐懼感。可以參加婦嬰醫院的“孕媽媽學校”,裏麵會有專家進行專業的指導和講解,在這個“學校”中,孕媽媽將了解到待產、分娩的流程和注意事項,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溫水浴分娩鎮痛:在進入產房之前,孕媽媽可以洗個溫水浴,因為借助溫水的浮力作用,可以抵消地心引力,這樣做就能促使宮頸口擴張,進而幫助生產。這種方法不但能舒緩產婦的緊張情緒,還能有效地減輕產痛,縮短產程。
讓丈夫陪產:產婦最好的精神後盾就是丈夫或家人,他們的陪伴能夠有效地消除產婦恐懼、緊張等情緒,使產婦得到心理慰藉,消除對醫院的恐懼,降低痛覺反射。
全程“導遊”陪伴分娩:如果對家人信心不足,產婦還可以為自己請一個經驗豐富的隨身“教練”,她會時刻陪伴在產婦的旁邊,告訴產婦該如何呼吸、如何用力,她還能夠給予產婦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以促進分娩過程的順利完成。
音樂分娩鎮痛:在分娩過程中聽點輕鬆舒緩的音樂也是鎮痛分娩的一種方式。由於聽覺中樞和抑製痛覺中樞在大腦中的距離很近,產婦可通過音樂對大腦的刺激,使之分泌內啡呔類物質,進而使聽覺中樞調節至興奮狀態,抑製痛覺中樞,使痛感明顯降低。
硬膜麻醉無痛分娩:“硬膜麻醉無痛分娩”能幫助產婦消除生理上的痛苦。目前國際醫學界應用最廣泛的是:由麻醉醫生從脊椎外層的硬膜注射麻醉藥,它能使產婦在清醒的狀態下分娩,輕鬆愉悅地度過分娩過程。
水中分娩——自然生產的新選擇
水中分娩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顧名思義,就是指讓產婦將孩子生在水裏,這種分娩方式可以減輕產婦的分娩疼痛。水中分娩與水中待產不同,水中待產是指讓產婦先在浴缸或按摩缸的溫水中浸泡,至宮口基本開全時產婦再回到產床上完成分娩。
水中分娩是自然生產的一種方式,可以給產婦多一種選擇。水中分娩是應運而生的,目前提倡生育方式多元化,讓產婦的分娩回歸自然,以盡量減少醫療幹預,減少剖宮產的發生率。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采取水中分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條件:
產婦的年齡在20~30歲。
身體健康,無其他疾病,也無流產史。
胎兒正常,不超過7斤。
了解這些臨產征兆
1.上腹輕鬆,小腹有墜脹感
臨產前,胎兒先露部位逐漸下降,進入骨盆,宮底明顯降低,會感覺上腹部較以前舒適,呼吸輕快,食欲增加。但由於胎兒先露部位的下降,造成對盆腔結締組織、膀胱、直腸等組織的壓迫,因此常會感到下腹有墜脹感及尿頻、便頻、腰酸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