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關於早產、剖宮產以及難產(1)(1 / 2)

本章將為新媽媽詳細介紹關於早產、剖宮產和難產的知識,並且將一些特殊生產的發生原因和預防方法收錄在內,讓新媽媽及早做好應對任何特殊情況的準備,做到有備無患。

早產知識

什麼是早產

早產是指懷孕第37周以前的生產,發生時常常沒有明顯的征兆,但發生早產的幾率約為10%,比例還是相當高的,而且早產造成的新生兒死亡率也很高,因此對待早產兒須特別小心。

早產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因此要提醒有早產高危險性的準媽媽隨時注意以下狀況:當陰道出血、子宮收縮變硬在半小時內發生3次或者破水時,可能會早產,最好及時去醫院。

早產發生的原因

孕媽媽和胎兒的一些情況都可能是早產的原因,如孕媽媽產前出血、胎膜早破、雙胎妊娠或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因此,孕期應定期做產前檢查,預防並發症的發生,並對能找到原因的早產,盡可能加以預防。

羊水過多,雙胎妊娠易發生早產。

胎兒的衝擊可刺激子宮的壓力感受器從而引起反射性子宮收縮。

交叉神經係統的緊張性增強,使子宮肌張力增加。

如果準媽媽體內遊離鈣增多,抑製子宮運動的電解質減少,也有利於子宮收縮而導致早產。

在妊娠後期,準媽媽大腦皮質的興奮性降低,即一方麵對於胎兒下降的控製減弱,另一方麵對來自內髒的反射興奮性增高,子宮開始對內在和外在環境所帶來的刺激都有特別強烈的反應,就表現為節律性的收縮。

準媽媽患有內科疾病也會導致早產。

早產是可以預防的

可以通過以下一些護理來降低早產發生的幾率:

孕前應做婦科檢查,最好在沒有任何婦科疾病的時候受孕,因為一旦有婦科炎症,經過十月懷胎,不僅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誘發早產。

飲食全麵,不要隻注重蛋白質、脂肪的攝入,也要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糧,為身體提供更加全麵的營養保護。

孕媽媽應保持心情愉悅,注意休息,不可過度勞累。因為不良情緒以及突發事件的刺激往往會引起早產。

剖宮產知識

自然分娩VS剖宮產

當臨近預產期時,孕媽媽必須麵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選用最安全的分娩方式讓胎兒呱呱墜地。自然生產是最自然,也是恢複最快的一種生產方式,但如果在胎兒過大,孕媽媽骨盆腔狹窄或變形、產程進展遲滯、胎盤前置或胎位不正等情況下,為了母嬰的安全,剖宮產則是較佳的選擇。

近年來剖宮產率不斷提高,其中很多是因為孕媽媽害怕自然生產時疼痛而選擇了剖宮產,這遠比必要性剖宮產的比例高。不管采用自然生產還是剖宮產,唯有經過醫生仔細的評估及雙方良好的溝通,積極配合,才是順利、安全產下健康寶寶的不二法門。

做剖宮產的術前準備

預定剖宮產的前一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步:到住院服務中心報到。正規手術都要一再確認手術方式,一再提醒注意事項及預先防範各種可能的突變狀況。

第二步:進行術前檢查,包括完成生命征象、身高和體重測量、尿液及抽血檢驗。

第三步:住進病房,完成病曆問診、填寫手術同意書(包括手術及麻醉同意書)、核對身份、安排胎心監視器裝置(為了解胎兒心跳和母親子宮收縮的情況)。

第四步:告知手術前須知,諸如勿佩戴飾物、勿化妝及塗指甲油(為觀察是否有發紺情形)、勿佩戴活動假牙及隱形眼鏡(為避免麻醉後誤吞的危險及視力受到影響)、需禁食(包括飲水)8小時(以免麻醉後引起嘔吐不適,導致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