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生產的洗禮,新媽媽的身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本章將詳細地解讀這些變化,並且提出一些科學合理的護理建議,讓新媽媽坐好月子,盡早恢複健康。
產後第一周貼心指導
產後第一周的身體狀況
分娩後的前兩天,新媽媽的體溫可能會比平時高,約在37℃~38℃左右,一般這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過於緊張。
新媽媽的乳房會一天比一天發脹,乳汁的分泌也越來越多,如果恢複得比較好,1周後乳汁可能已經能夠滿足嬰兒的胃口了。
第一周,新媽媽的子宮在不斷地修複,開始會有宮縮引起的疼痛,漸漸會覺得肚子在一點點縮小,這時,有血樣的惡露從陰道流出,量比平日月經稍微多一點。
順產的新媽媽會陰縫合處會有痛感,剖宮產的新媽媽前兩天需忍受麻醉藥退去後的傷口疼痛,到第一周的後期疼痛就已經不再明顯。
第一周新媽媽的注意事項
乳房的護理
分娩結束後前兩天,新媽媽就可以進行乳房按摩和練習哺乳。在第3~4天時,乳房就可能會越來越脹,堅持哺乳的同時,還需要在每次哺乳結束後及時用吸奶器把剩餘的乳汁吸出,以免乳汁淤積,導致回奶或乳腺炎。每次喂奶前應用軟的消毒紗布擦拭乳頭,喂奶後用1滴奶汁塗抹乳頭,防止乳頭皸裂。
會陰部的護理
會陰縫合的人在拆線前不要洗淋浴。每天要及時處理惡露。2~3天沒排大便的人需要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進行通便。出院時如果新媽媽的外陰部依然疼痛或腫脹沒有消退,就應向醫生提出。
皮膚的護理
順產的新媽媽出院後即可洗淋浴,但不能洗外陰部。剖宮產的新媽媽要等拆線後才能洗浴,但要每天多次用溫水擦拭身體,以免汗水浸漬皮膚。
生活護理
順產的新媽媽第1天就完全可以自己洗臉,慢行去廁所,自己處理惡露;剖宮產的新媽媽需要經常翻身活動,一般來說到第2天也要下床慢慢活動。可以適當地在房間裏多走走,以不疲勞為限。經醫生許可後,新媽媽可以做些輕微的產褥操,但要抓緊時間休息。
新媽媽千萬不要一直躺在床上,應將休息與活動相結合。多活動不僅可以避免便秘,對體形的恢複也有好處。但是以不疲勞為限。
剛分娩完的新媽媽須知3則
1.新媽媽分娩後需等2小時才能回病房
一般來說,新媽媽在分娩後還要等2個小時才可以回病房。這是因為醫生需要觀察新媽媽是否有出血或有其他異常狀況發生。在確定沒有問題之後,新媽媽才可以回病房。回到病房後,新媽媽首先要入睡,盡快消除分娩所帶來的疲勞。
2.回病房後的注意事項
新媽媽回到病房後如果陣痛得太厲害而影響睡眠,應和醫生商量服用一些鎮靜劑。在此期間,為了避免饑餓和口渴,新媽媽可以喝一些熱牛奶或稀飯。另外,分娩後會有大量的水分從尿液中排出,所以尿量這時會增多,但實際上大多數新媽媽即使有尿意,也很難排出來。因此,為了防止儲尿過多,24小時以上仍未自然排尿的要做導尿。
3.分娩後不能總是睡覺
新媽媽在分娩後不能嗜睡,而應該在一次睡眠之後稍坐片刻。因為總是處於熟睡狀態,人體的氣血運行緩慢,易停滯於筋骨肌肉間,這樣一來,反而使新媽媽感覺疲勞。而采取坐立的姿勢,則有利於氣血運行和身體的恢複。剛剛分娩,如果寶寶在身邊就應盡早讓寶寶吸吮乳頭,這樣有助於新媽媽早點下奶。
這些現象都是正常的
剛剛生產的新媽媽會出現一些以前沒有遇到的生理現象,很多現象都是正常的,隨著身體的漸漸恢複就會慢慢消失,所以新媽媽需要了解哪些是產後的正常生理現象。
產後全身發抖或打寒戰
胎兒一娩出,新媽媽全身感到輕鬆,有時出現全身不可控製的抖動,有時出現寒戰。這些是正常現象,喝點紅糖水就會緩解。
子宮收縮痛
產後頭1~2天,子宮一陣陣收縮引起腹痛,稱為宮縮痛,用手摸小腹會摸到一個硬塊,這就是剛分娩的子宮,多按摩就能緩解子宮收縮
疼痛。這個現象常在喂奶時加劇,3~4天後會自然消失。
產後出汗
產後出汗量多,睡眠和初醒時更多,有時可浸濕內衣,常在數日內自行好轉,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是體虛的表現。
體溫:產後前幾天新媽媽的體溫可上升達38℃,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產後3~4天,由於乳房脹,體溫也可上升,但不超過38℃,24小時內自然下降也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