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對新媽媽來說是一段非常關鍵的恢複期。在中國,自古就有關於坐月子的種種習俗。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月子新文化也應運而生。本章將為新媽媽解讀一些關於坐月子的新文化。
東西方女性“坐月子”的差異
坐月子是中國女性特有的福利。古代社會,女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但平時要協助務農、打理家務,更要包辦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即便是懷胎十月期間也沒有“權利”休息,隻有在坐月子期間才被允許“放假”。麵對這難得的“假期”,女性代代相傳積累下了寶貴的經驗,比如“月子要捂”“不能吃涼的”“不能吹風”等習俗。其中的方法是否陳舊尚且不說,但足以體現東方女性積累下的月子文化。
西方女性根本沒有“月子”一說,她們在生產過後,不注重飲食的調理,沒有任何的禁忌,更沒有坐月子的過程,有的甚至立即就投入職場。因此到了中年,婦科疾病總是困擾著她們。
營養均衡更重要
從補充營養的角度看,產後的新媽媽每天大約需要熱量2700~2800千卡、蛋白質80克。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是完全相同,但大致上應比懷孕前的飲食量增加30%左右為好。
所以,無論新媽媽產後因為工作或其他方麵問題而感到多麼繁忙,也要定時定量吃飯。新媽媽的菜譜要考慮營養攝入的均衡,盡量要全麵地補充營養。主食要比懷孕晚期增多一些,此外,還要多吃蛋白質食品和蔬菜,來補充體內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新媽媽完全沒有必要按傳統的說法那樣無休止地補充各種營養,隻要日常飲食合理、營養豐富就可以了。
其實,月子飲食文化在中國也流傳已久,其中不乏許多禁忌食物。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禁忌食物也是不常見的,因此新媽媽的飲食以營養攝入全麵為要點,加上新媽媽不挑食,那就是寶寶的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