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收縮運動:身體平躺,微微攤開雙腿,腳跟用力後縮,使膝蓋呈直角,臀部向上離地,全身以腳跟和肩部為支撐,再由此姿勢將兩膝並攏,同時緊縮腹部的肌肉。
膝胸臥式:身體俯臥在床上,雙膝稍微彎曲,抬高臀部,胸部輕貼在床麵,雙腿分開與肩同寬,保持姿勢2~5分鍾,起床和睡覺前各做一次。
防治盆腔靜脈曲張的策略
下麵的方法對盆腔靜脈曲張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新媽媽產後一定要注意臥床休息,隨時變換睡覺的姿勢。
調節腸胃的消化功能,保持大便通暢。
經醫生確診為盆腔淤血者,可以嚐試下麵幾種方法:
用手常在下腹部做正反方向環形按摩。同時在尾骶部進行上下來回按摩,一日2次,每次10~15回。
用活血化淤、芳香理氣藥熱熨。可選川芎、廣香、乳香、路路通、小茄香、紅花等中藥各15克,炒熱盛入布袋中,敷在腹部、腰脊和尾骶部位。
做縮肛運動。將肛門用力向上收縮,如大便完時收縮肛門一樣做動作,每天做5~6次,每次收縮10~20回。
身體平臥在床上,雙腳平踏在床上,緊靠臀部,兩手臂平放在身體的兩側,然後腰部用力將臀部抬高、再放下,每天做2組,每次20次,以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逐漸增加。
如果症狀比較嚴重者,除做以上運動外,還可采用胸緊貼床、臀部抬高,大腿與小腿呈直角的動作,每天做2次,每次15分鍾左右即可。
月子裏尾骨疼痛的應對法
一般情況下,如果新媽媽骨盆狹窄,或胎頭太大,生產時胎頭經過產道就有可能對尾骨造成比較大的壓力,並使尾骨肌肉受到損傷。表現出的症狀是在產後仰臥、坐位或用力排便時,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尤其是坐在硬東西上時疼痛會加重。要想預防月子裏出現尾骨疼痛的現象,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孕期加強鍛煉和活動,多吃蔬菜、水果,脂肪的攝入不要太多,避免胎兒過大。
如果胎兒超過8斤,最好進行剖宮產手術,避免損傷尾骨肌肉。
如果新媽媽在坐月子時出現了尾骨疼痛的狀況,可以嚐試以下幾種方法:
月子裏尾骨疼痛時可進行熱敷,增加尾骨部血液循環,放鬆肌肉。
新媽媽采取坐位時注意尾骨部位不要與硬物接觸,最好坐在柔軟的墊子上,睡覺盡量采取側臥位。
一般情況下,尾骨在產後兩個月左右即可自行恢複,如果疼痛長期不見好轉應及早去看醫生,采取必要的治療手段。
月子裏恥骨疼痛的應對法
恥骨疼痛最主要的表現是新媽媽蹲位或拿重物時,甚至排便時都有疼痛感。當生產時,激素會使
恥骨聯合的軟骨分離,尤其是初生順產的新媽媽會因用力猛烈而把恥骨聯合撐開,讓胎兒順利通過,但這往往會損傷骨頭和韌帶,因此產生疼痛。
新媽媽恥骨疼痛應注意以下幾點:
初生順產的新媽媽如果恥骨疼痛不嚴重,會隨著激素作用在產後的減退而逐漸康複,不必過分擔憂。
如果在孕期時恥骨就開始疼痛,且產後疼痛加重,新媽媽就應減少活動,甚至完全臥床休息,以幫助恥骨和韌帶盡快恢複。
如果胎兒超過4千克,生產時最好考慮剖宮產,以免造成恥骨聯合分離和韌帶嚴重損傷。
疼痛比較嚴重時新媽媽需臥床休息,用腹帶固定骨盆也可以幫助恥骨恢複。
多食用蝦、牡蠣等,有助於促進恥骨和韌帶盡快愈合。
產後多休息,新媽媽要減少上下樓梯及走斜坡的活動。走路時要放慢速度,步子也不可太大,以免加重恥骨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