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經是億萬家長的一致心願,但很多家長都是按傳統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子女,殊不知,女孩兒教育和男孩兒教育事實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說起女孩兒與男孩兒的差異,一位親身養育過一兒一女的教育專家很有感想。在她成為母親之前,她曾這樣認為:在年齡小的時候,小男孩兒和小女孩兒之間區別應該不是很大,因此從小不必太注重男孩兒女孩兒的差異教育。
當這位母親生下一個男孩兒後,她剛開始,依然堅信自己的教育觀念,她也深信自己的教育可以令兒子與眾不同,起碼能使兒子不會像其他的小男孩兒那樣調皮、富有冒險性。於是,兒子小時候她不給兒子買變形金剛、武器玩具,不讓他玩危險遊戲,不讓他接觸電子遊戲,更不讓他看帶有暴力鏡頭的電視節目等。然而後來,兒子還是喜歡玩一些打鬥的遊戲,他甚至用手勢做成手槍的樣子來瞄準她、把爸爸的煙灰缸當汽車在桌子上推來推去地玩耍……於是,這位教育專家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觀念。
5年後,她又生了一個女兒,於是以前的那種觀點徹底被她自己推翻了。因為她的女兒還不到3歲就開始抱怨自己的褲子上沒有花,不好看。這位母親從來沒有告訴過她帶花的褲子比不帶花的要漂亮,但不知為什麼她就是喜歡帶花的褲子。
於是,這位教育專家通過自身的教育經驗,總結出了一個道理:從女性受孕之日起,決定性別的那條染色體就已經決定了他們未來的宏偉藍圖。具體來說,是染色體裏所包含的激素不同,造就了女孩兒與男孩兒的差異。
俗話說“窮養兒子,富養女”,這句話可能不一定正確,但絕對是父母們應當注意的。“好男兒誌在四方”,男孩兒的父母應當更加注重培養兒子的遠大誌向,讓兒子從小開始形成獨立的意識、學會獨立的能力、養成自強的習慣,在零花錢的給予上,也要相對緊一些;而女孩兒的父母則應當注意給女兒更優越的生活條件,盡量滿足女兒提出的合理要求,在零花錢的給予上相對寬鬆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女孩兒走上社會後,不會被異性的“小恩小惠”所籠絡。
關於如何教育男孩兒的話題社會上已經有很多,但關於如何教育女孩兒的話題還沒有充分挖掘,特別是有女兒的家庭,更應該關注這個話題。有的教育專家認為,女孩兒教育要重於男孩兒教育,教育好一個男孩兒,可能隻是關係到他這一代人;而教育好一個女孩兒,可能會關係到兩代人,畢竟女性肩負教育下一代的責任要大於男性,因此教育好一個女孩兒不僅關係到這個女孩兒的未來,也關係到其下一代的教育。
那麼,在女孩兒成長發育過程中,父母應該怎麼做?如何把女孩兒培養成一個充滿自信、擁有個性的健康女性?女孩兒自身形體和容貌對其成長教育起著哪些作用?在她們的青春期父母應該給予她們哪些及時的指導?與男孩兒相比,女孩兒應該有的品格特點是什麼?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那就必須先進入女孩兒世界。要想做一個優秀的女孩兒的父母,就必須知道自己希望把女兒教育成什麼樣——女孩兒必須擁有一種超凡的氣質;女孩兒必須要有高情商,這是決定女孩兒一生的法寶;女孩兒必須要有一些屬於女孩兒特有的素質,這樣才能成為才女;女孩兒更需要美德教育,這可以令女孩兒終生受益……
好父母改變自我想法的百分之一,他(她)女兒的一生將會變得與眾不同!
本書融入了作者多年來研究女孩兒家教的心得,著重探討當今有關女孩兒家庭教育的觀念,介紹了從家庭教育環境到優秀素質體係整體培養的基本方法;內容涉及女孩兒的智能、品德、性格、習慣、情感以及身體、性等方麵。素質優秀、人格健全、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的優秀女孩兒的培養細節就在本書的字裏行間!借鑒成功經驗,遠離失敗教訓,願每一位女孩兒都能健康茁壯地成長,願其父母都能收獲教育成功的喜悅!
雖然本人從事兒童教育研究事業多年,但自認為本人知識水平依然有限,因此本書不敢妄自原創,部分案例和內容同樣借鑒了一些資料,希望讀者給予支持和諒解。在此表示真摯的謝意!
對參與本書編寫的成員:張誌軍、王振偉、閆博、韓媛媛、袁建財、賀子錦、李光亮、孫占領、李寧、張艾莉、李忠良、趙靜、李紹玲、王章文、杜延起、張萍、劉芳、劉俊義、翟龍順、張誌勇表示感謝!
作者語
2009年2月18日於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