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兒在7歲之前會十分依賴媽媽,她們與媽媽關係最好;但7~10歲之間,女孩兒更樂意模仿爸爸,更願意與更有權威的爸爸交流。但當女孩兒進入青春期後,因為媽媽的“貼心”,女孩兒與媽媽的關係在一點點地升溫……
1.培育女兒過程中母親身份的轉變
對於母親來說,女兒的出生意味著一種終生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母親的身份會隨女兒的成長不斷改變。在整個轉變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點就是母親能否信任自己和女兒,進一步發展相互之間的關係。
(1)0~7歲女兒的母親
在女兒生命的早期,母親的感受是相當矛盾的。特別是那些在女兒出生前在外擁有職業的女性,由於沒想到小小的嬰兒需要那麼多的注意力,會束手無策。
當女兒能夠去探索外部世界時,母親開始在保護與限製、鼓勵與批評、稱讚與嬌縱之間感到左右為難。此時,父親應該和母親共同討論某些重要的問題,如:怎樣處理工作、製定原則、電視的限製、家庭健康、兒童護理、孩子的玩具和精神生活等。
在女兒生命的最初幾年裏,母親也應該學會關心自我。如果母親認為自己是重要的,並且是值得關懷的,女兒也將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並形成關心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2)8~12歲女兒的母親
在這段歲月裏,母親對女兒探索外部世界表現出的組織和領導才能感到驚訝。母親暫時會對女兒表現出的探索和過分直率而感到擔心,但8~12歲孩子的信心是感人的。這個年齡的女孩兒自然熱衷於男孩兒的活動,不斷選擇活動而不是家務,喜歡室外的而不是室內的活動,喜歡和爸爸而不是媽媽在一起。這個時期的母女關係的優越性正在發生突變。母親感到自己被女兒疏遠,甚至嫉妒女兒對父親的依戀,特別是當父母關係不和睦,或關係根本就不好(如離婚時),這種感覺就更強烈。在這個階段,母親應該認識到,女兒並不是要和她分離,而隻是在表現出她也有男性特點的一個側麵。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兒需要有時間和父親或者家庭中重要的其他男性成員在一起,這可以發展她的陽剛之氣並學會如何與男性相處。事實上,保持與母親的緊密聯係會使女兒更好地學習這些重要的課程。
(3)13~17歲女兒的母親
對於母親和女兒來說,青春早期可能是糟糕的也可能是美妙的。當女兒對母親吐露成長過程中令人困惑的感受時,母親發現她們之間形成了一種更為親密的關係。對於年輕女孩兒來說,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母親或其他年長的婦女耐心傾聽她對自己經曆、想法和感受的表白。卡爾比大學的琳·M。布朗教授,《相約在十字路口》一書的作者之一,這樣描寫一個母親對女兒的談話:“是的,這似乎確實不太公平。我能夠理解你的意思,雖然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但是我們可以一起來想辦法。”這樣既肯定了少女體驗的現實性,同時又和她一起建立了母女之間的可靠聯盟。這是少女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
在有關性特征的問題上,母親在告誡女兒注意危險之前要能夠贏得女兒的信任與尊敬。母親應當提醒女兒警惕早孕、性病、壞名聲、被利用等,同時,也應讓她們學會如何處理親密的異性關係,如何接受和給予等。女兒對這些建議的接受程度取決於她們對母親的看法,或者說取決於她們是否相信母親在這些問題上處理得很好。
(4)18~29歲女兒的母親
一位21歲的女孩兒說:“大約在我18歲的時候,我開始用新的目光看待我的媽媽。在我小的時候,她所做的事我覺得很無聊,但現在,我發現自己也對類似的事情感興趣——書籍、政治新聞和婦女問題。我們的關係升華到一種成熟的互相尊重。我是說,我們都覺得有許多事情需要互相學習。當我遇到麻煩的時候,總能得到媽媽的支持。她很善於傾聽我的談話,並且她很愛我。我真的很幸運。”
當女兒做母親時,母女關係轉變成了更為平等的朋友關係。然而有些女兒抱怨:“在她的眼裏我總是個女兒,她總是告訴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母女關係的整個轉變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點就是母親能否信任自己和女兒,進一步發展相互之間的關係。
2.媽媽在女兒眼中的形象
僅僅在日常生活的接觸中,母親就可以在生活的無數個方麵影響著女兒。女兒也正是在生活的各個細節中感受到母親所傳遞給她的對於自我、女人、男人以及生活的一般觀念。
人們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影子,有什麼樣的媽媽就有什麼樣的女兒。的確如此,不管媽媽們是否已經意識到,大多數的女兒都會把自己的母親當做模仿對象。僅僅在日常生活的接觸中,母親就可以在生活的無數個方麵影響著女兒。女兒也正是在生活的各個細節中感受到母親所傳遞給她的對於自我、女人、男人,以及生活的一般觀念。
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決定著將來女兒在她的家庭中的地位;
母親是以事業為重還是以家庭為重,決定著將來女兒如何處理家庭與事業的關係;
母親是否有主見、是否善良、是否有愛心……決定著女兒的個性與品德。
……
如果您發現女兒總是一麵照鏡子,一麵皺眉頭,不要奇怪,她會說:“跟你學的呀。我仔細觀察過你照鏡子時的情形,你總是表現出一臉不滿意的樣子,好像每個人都會對自己不滿意吧!”
仔細回想一下,女兒說的是正確的,您照鏡子的時候總是看到自己的缺點:顏色單調的頭發、皺紋日益增多的皮膚、一點點加重的雙下巴……
您看,女兒不僅與媽媽的表情相同,當麵對同一事物時,你們看問題的角度,甚至看到的情況都是一模一樣的。
這對於正在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女孩兒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小小年齡便隻能看到生活中悲觀的一麵,那她又如何去麵對人生旅途中的大風大浪呢?
媽媽應該給女兒做出好榜樣。但是應該怎樣做呢?
(1)提高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
比起男人,女人愛嘮叨,又愛抱怨,尤其是那些做了母親的媽媽,她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抱怨之中。
她們抱怨老公太懶,不能體諒她們的辛苦;
她們抱怨孩子不聽話,處處讓她們費心;
她們抱怨上司對她們太苛刻;
她們抱怨同事太虛偽。
……
然而,有資料顯示,母女關係的好壞,大部分取決於母親對生活的滿意度。仔細想想,確實如此,每個孩子都不喜歡聽媽媽的嘮叨和抱怨,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小女孩兒。她們最常說的話就是:“媽媽,你煩不煩呀!”當然,當她們煩到一定程度時,便會把媽媽的抱怨、嘮叨當做耳旁風,由此母女關係便進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其實,媽媽對生活的不滿意不僅僅會使母女關係惡化,更多的時候,媽媽的這種態度更影響著女兒對生活的態度。如果媽媽總是抱怨,那女兒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學會抱怨。也許媽媽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當女兒抱怨同學、抱怨老師時,爸爸們卻會對此表示不滿地說:“你怎麼連說話的姿勢都和你媽媽一樣!”
所以,要想使母女關係更加和諧、要想使女兒健康成長,做媽媽的首先要學會停止嘮叨和抱怨,以一顆樂觀的心對待一切,提高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
(2)給女兒一個明智女人的形象
一位媽媽在日記裏寫下了以下內容:
昨天,女兒的同學小新約請女兒去她家過夜,沒想到今天女兒一回來就問了我一個奇怪的問題:“媽媽,你說是做媽媽好,還是做律師好?”
“這兩者有衝突嗎?”我很奇怪地問。
“有衝突,小新的媽媽說了,她為了小新連最喜歡的律師職業都放棄了。我以後不要做媽媽,我想做律師。”
聽了女兒的話,我恍然大悟。但女兒還小,我不想讓她感受到成人才能感受到的壓力,於是我把這個話題轉移了。
的確,對於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兒來說,父母不應該讓她們過早地感受到大人的壓力。但從這位媽媽的日記中卻會發現,小新的媽媽有點不聰明了,既然已經選擇了為孩子而放棄職業,那何苦還要在孩子麵前抱怨呢?還有,媽媽也不一定非要放棄職業來把培育孩子作為生活的全部。事實證明,無數媽媽放棄職業,做出許多無謂的犧牲,反而在教育孩子上失敗了。媽媽做好自己,女兒也會知道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有很多媽媽喜歡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的角色,想以此來博得孩子的同情與合作。其實,媽媽們的這一做法並不可取。孩子也許會同情受害者,但她絕對不喜歡受害者,長期處於這種氛圍之中,這些敏感的小女孩兒或者疏遠媽媽,或者因此而陷入深深的自責和自卑之中,或者在遇到選擇的時候總是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關係。媽媽的明智之舉對女兒的影響是很大的,這對女兒以後處理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3)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女兒
雪兒的媽媽從小就教育雪兒要孝敬老人,並且用自己的行動為女兒做出了榜樣。
一個暑假,雪兒的奶奶已經不能再獨立生活了,雪兒自告奮勇地說:“我已經上四年級了,已經有能力照顧奶奶了,讓我去照顧奶奶吧!”爸爸不想女兒做太大犧牲,但媽媽說:“讓她去吧,她會從中學到很多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
於是,雪兒真的搬到了奶奶家,在那裏,她給奶奶做飯、陪奶奶聊天、幫奶奶洗衣服……當然,由於沒有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雪兒也沮喪過、也寂寞過,但是,照顧奶奶的動力讓她在奶奶家裏度過了那個暑假。
好的品德是父母送給女兒一生最珍貴的禮物。
在這一點上,媽媽的作用是巨大的。媽媽是否孝敬公婆、媽媽是否有同情心、媽媽是否有愛心,女兒都看在眼裏,並且在模仿著媽媽的行為。
如果媽媽沒有給女兒做好榜樣,當媽媽老了的那一天,當媽媽埋怨女兒不來看自己的那一刻,寶貝女兒可能會很有理由地對媽媽說:“你當初也是這樣對待姥姥和姥爺的呀!”到那時,你將後悔莫及。
3.媽媽要做女兒的貼心小棉襖
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然而,在女兒沒長大之前,媽媽往往扮演著女兒的“貼心小棉襖”的角色。
當女孩兒哭泣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是媽媽在旁邊陪著她,並緊緊地擁抱她;
當女孩兒想說話的時候,往往是媽媽放下手頭的事情,認真地跟她交談;
當女孩兒想要與人分享自己的心情時,她最先想到的是她的媽媽。
……
有研究表明,女孩兒在7歲之前會十分依賴媽媽,她與媽媽的關係最好;但7~10歲,女孩兒更樂意模仿爸爸,更願意與更有權威的爸爸交流。但當女孩兒進入青春期後,因為媽媽的“貼心”,女孩兒與媽媽的關係在一點點地升溫。
——媽媽會毫無怨言地容忍女兒的壞脾氣。
“媽媽,你今天做的飯難吃死了!”
“媽媽,我要煩死了!”
“媽媽,我討厭所有人!”
……
青春期的女孩兒情緒很不穩定,她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但她的情緒常常表達給最關心和了解她的媽媽。而這時,媽媽雖然不能使女兒在短時間內心情變好,但貼心媽媽的容忍往往阻止了女兒壞脾氣的蔓延。所以,當女孩兒的青春期穩定之後,她會因為體會到媽媽的苦心,而與媽媽更加親近。
——媽媽會告訴女兒,那個令她心煩的東西叫“月經”。
一個15歲的小女孩兒這樣說:
我11歲時的一天,媽媽告訴我她最近不太舒服,她說這叫“月經”——成熟的女人每個月都會經曆一次。“會疼嗎?”我問媽媽。“有時候會肚子疼,不過我們可以采取些措施。”媽媽繼續說,“你也會有的,寶貝。這就意味著你長大了。”
媽媽給我看她買的書,還有一些衛生用品。她的介紹非常細致,還對我說希望我這些天能夠關心她。於是我幫她洗碗,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一年以後,一切都像媽媽預料的那樣發生了,我和媽媽為此感到高興。媽媽為我做了充足的準備,我很感謝她,我們的關係更加親密了,像一對好朋友。
當女孩兒的青春期來臨,她就要經曆荷爾蒙循環的周期,這使得女孩兒以新的方式去麵對世界。荷爾蒙的循環使得女孩兒的情緒像波浪一樣起伏不斷,且變化無常——當波浪上升的時候(雌性激素水平比較高),女孩兒感覺良好,身邊的一切都會讓她快樂,女孩兒也像甜蜜的糖果一樣討人喜歡;而波浪下降後,女孩兒的世界就會陰雲密布、缺憾重重,女孩兒也會無精打采、煩惱和沮喪。這種變化是正常的。
第一次經曆月經的女孩兒可能會覺得驚慌失措,甚至產生羞恥感,這時候,媽媽是女孩兒最有效的安慰劑。媽媽的安慰可以使女孩兒從驚恐中走出來,甚至可以鼓勵女孩兒在今後的許多年中同自己的壞情緒作鬥爭。
其實,不管女孩兒是在兒童期,還是青春期,媽媽都像“貼心小棉襖”一樣,無私地奉獻著自己對女兒的愛。但有時愛也是講究技巧的,理智的愛才會讓女孩兒健康成長。
曾聽說過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情:
國內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女大學生,在取得出國留學的獎學金後,卻因焦慮過度而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