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循序漸進的
那麼是所有這些超出了孩子的智力範圍嗎?絕對不是。每一步努力都應當鼓舞他們對大自然的激情,增加他們對科學真理的崇敬。但是應當安排機會向孩子表明科學知識的循序漸進,還要讓孩子明白這樣的事實:今天教的內容到明天可能就是錯誤的,因為新的知識可以引出新的結論,甚至從已知的事實也可以得出新的結論。“直到最近地質學家才認為……現在他們認為……但是他們在將來會有理由不這樣認為。”要理解知識是循序漸進的,下一個發現可能總是要改變我們以往的看法;我們在等待,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等待最後的定論;盡管我們還不能解釋清楚我們已知的事情,科學仍是在向我們“揭示”知識;科學自身包含著對精神生活的巨大推動力——明白這些事情就是做到了擁護一切真理,就是為必然結論做好了準備。
孩子應當掌握一些思維規律
從另一個意義上講,我們可以努力幫助孩子謀求心理上的穩定,這來源於自我認識。應當讓他們及早知道一些支配他們的大腦的一些思維規律。最好讓他們感覺到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讓他們知道一旦有了某個思想,它就會沿著自己的路線發展,就會在大腦的物質形式中確定自己的位置,就會從此產生一係列與己相關的思想。造成年輕人懷疑心理的一個重要根源就是這樣的事實:當有頭腦的少男少女終於認識到自己的思想過程,他們非常吃驚。他們帶著自認為是“自由思維”的傾向去讀書,聽報告。然後他們驚喜地發現隨著他們聽到的見解,他們的思想會沿著相同的路線思考下去,一直到得出新奇的結論!所有這樣的心理激動給他們帶來快樂的力量之感,還有一種必然和確定的感覺,因為他們並沒有試圖去琢磨這事或那事。它完全是自生的,他們相信他們的理性是不受其控製的。因此他們怎麼能夠不去推想這些仿佛是絕對要自生的東西必然都是正確的呢?“管住你的思想,其認識思想產生的過程如果從孩子小時候就提醒他們:他的事情就會迎刃而解;讓一個思想在你的大腦中產生,它就會留在那裏,就會日複一日的重現,就會在你的腦子裏確定自己的位置,就會產生許多類似的思想;你的任務就是當思想產生的時候,留意它們,擋住錯誤的思想,放入正確的思想,確保你自己不要陷入誘惑的圈套。”結果是怎樣的呢?這樣的教育不像英語的主格規則那麼難理解,而且讓人一生受益匪淺。讓孩子了解“理性”能夠證明他所樂意接受的任何理論,便是一項萬全的保護措施。
孩子們的要求
我們在此僅僅提到了父母們作為布道者、先知者、激勵者的消極影響。大概沒有哪些父母不被懷抱中天真的嬰兒所深深地打動。“給我們打開正義的大門,讓我們進去!”這是天真無邪的孩子的呼喚,而且不管怎樣,媽媽的親吻和爸爸的注視都流露出一種願望,就是讓孩子盡可能不受世俗的汙染。然而,我們常常輕率地認為,孩子們不可能理解精神方麵的事情。我們自己對這些事情的理解都太馬虎、太不縝密,又怎能希望孩子稚嫩的心靈去理解我們人類的高級秘密呢?但是我們完全錯了。是時間的滄桑讓我們形成了實利主義的性情,而孩子們生活在清新的晨曦中。精神世界對他們來說沒有神秘感,童話故事對精神世界所做的比喻和歪曲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話世界,這正是孩子們向往的地方。神話故事受到孩子們的如此喜愛,因為他們的心靈受不了殘酷狹隘的現實世界的磨難,在物質的世界中他們的精神無法自由的呼吸。想象一下在囚室一樣的房子裏,小孩子隔窗向外張望,他心目中的造物主是怎樣的呢?這個造物主並不遙遠,也不抽象,而是一個停留在他的腳下、床頭、溫暖而有氣息的精靈——一個在黑暗裏、危險時可以尋求保護和關愛的精靈,一個像膽怯的孩子把臉藏進媽媽的懷抱那樣可以尋求安慰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