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努力幫助孩子謀求心理上的穩定,應當讓他們及早知道一些支配他們的大腦的一些思維規律。最好讓他們感覺到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讓他們知道一旦有了某個思想,它就會沿著自己的路線發展,就會在大腦的物質形式中確定自己的位置,就會從此產生一係列與己相關的思想。
——夏洛特.梅森
父母是孩子的布道者
作為一個群體,父母們可能從未像現在這樣深刻地感受到他們在培養孩子精神生活方麵的神聖職責。隻有成為孩子的開啟者,父母們才算實現了他們的最高權利;隻有完成了傳輸神聖精神的責任,父母們才算達到了養兒育女的神聖目的。
如何增強孩子們堅定不移的信心
世界充滿了困惑疑慮,因此如何增強孩子們的信心,使之堅定不移就成為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下麵是三種現成的途徑:一是用我們的思想教育他們,讓他們等待時機;二是盡力解決已經出現或有可能出現的疑慮和困難;三是讓孩子抓住事物的本質。與此同時,形成關於當代思潮的認識,使他們在時代的衝突中安全著陸,不管受到怎樣新知識的影響,都能坦然地接受事實,並能保護自己不受致命錯誤的危害。
對三種方法的評價:第一種方法不公平 第一種方法對年輕人來說是不公平的。當困難來臨,他們發現自己極為不利,無法應付;他們的驕傲是有媽媽的保護;他們匆忙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能有抵禦的辦法,這是他們早就信以為真的,因為如果有抵禦困難的辦法,不早就有人教給他們了嗎?他們為自己被培養成廢物而氣憤,為自己被培養成懦夫而氣憤。在他們看來自己是懦夫,為自己被拋在時代的後麵而氣憤,於是他們輕而易舉轉變了立場,成為他們那個時代最好鬥、愛挑釁的人。
對當代思潮的認識
我們再看一下第三種方法,首先是關於對當代思潮的認識。當代的輿論為年輕人所盲目崇拜。年輕人急於知道怎樣看待有關宗教和生活的一切重要問題。他們想知道當代某某著名思想家的觀點,他們決不會讓自己隻局限於他們的父母所認定的思想領袖,相反,每個問題的“另一個方麵”正是他們的興趣所在,他們也不會甘願落後於新潮思想。
思想中的“自由意誌”
現在,看到孩子就這樣匆忙放棄自己的追求,父母們不應當感到吃驚。從嬰兒時期開始的全部培養過程都會麵臨這樣的變故。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誰都無計可施,孩子追隨自己選擇的領袖,他們的想法是公開的,如果家教太嚴的話,也可能是隱秘的;從內心裏講,孩子們的確是虛心、謙恭的,他們還不敢有自己的思想;他們隻是改變了對父母的忠誠。父母不應對孩子的這種叛逆感到生氣,當我們的興趣超出了家庭的範圍,我們都有權利做出這樣的選擇。
準備工作
盡管這個時刻到來時我們無計可施,但是我們可以提前做許多準備工作。我們可以從嬰兒時期開始,逐漸淡化“所有權威都正確無誤”這一概念,盡管這種做法會讓父母難為情,丟麵子。一定要用“我不知道”這樣的回答去代替聽上去聰明、實際很模糊的答案,因為孩子的追問常常引起父母的胡亂解釋。更重要的是,“我不知道”的回答應當帶來求知的努力和為尋找答案所做的必要研究。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們偶爾也還會碰到書上可能有的錯誤。這種教育的結果對於實現心理的平衡和穩定是非常寶貴的。
對於科學的保守態度
另一個保護措施就是對科學采取保守的態度。的確,孩子的熱情應當受到保護,應當讓他們明白一生潛心研究是非常光榮的事情。發現大自然的一個奧秘、找到一把解開許多自然之謎的鑰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科學領域的精英應當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偉人的名字,尤其是我們身邊的偉人的名字應當家喻戶曉。但是,我們同樣要有一分為二的態度,這裏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一是對關於生命和起源的一切根本問題的至理名言保持絕對沉默;二是對科學真理迅猛發展的趨勢下又存在著曲折起伏的事實絕口不提;因為這些曲折、倒退已經造成目前人們對近二十年來在至少十幾門學科的教育持懷疑態度。的確,半個世紀以後再把今天的發現運用到教育事業的總體規劃當中,似乎比較明智。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今天的發現不是絕對正確的,而是因為我們還不大能夠按照“比率學”去校準它,因此它是相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