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如何培養性格有缺陷的孩子(2 / 3)

“特殊治療”

進行“特殊治療”的這一個月要讓孩子充分感受幸福和快樂。母親要及時用微笑來鼓勵他,不要讓他有機會去策劃或實施惡作劇。要讓他覺得自己一直都在被人關注、愛護和讚賞。讓他不停地去做好事。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打破舊習慣。經過足夠長的一段時間,壞習慣肯定會被改掉;與此同時要給他提供做好事的機會,讓他時刻感受到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快樂。慢慢地,他會開始想辦法去做一些助人為樂的事。他會發明一些小玩具;自己采一盤鮮草莓;為了逗小寶寶高興而養一隻小兔子;為需要幫助的鄰居跑跑腿,貢獻自己的力量並贏得稱讚。整個一個月,讓他內心充滿友愛、計劃和思考,由於過去用於調皮搗蛋的智慧用在了做好事上而贏得大家的讚賞。然而,也許有人會說,媽媽哪有時間慢慢對亨利進行特殊治療呢?她還要照顧別的孩子,還有別的工作要做,根本不可能用一個月來照料一個孩子,恐怕一周也不行。然而,要是孩子生病了,而且病情嚴重,媽媽會不會抽出時間來照顧他呢?別的事情難道還是不能暫時放下嗎?她當然不會不管這個孩子的。此時,照顧這個孩子恐怕應該是媽媽生活中的最主要任務。

心理失調需要及時關注

這一點還沒有引起很多家長的足夠重視。嚴重的精神和心理失調需要及時有效的治療。為此家長必須像對待生病的孩子一樣一心一意地照顧孩子一段時間。既不要懲罰他,也不要不理睬他。關心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可以治愈任何心理疾病。如果家長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就不會對心理失調那麼不在意了。我們應當牢記,孩子沾染了某種不良習慣,就像花園裏長滿野草,野草越繁茂,說明土壤越肥沃。因此沾染了不良習慣的孩子本身可能有很大潛力,有很多優點,因此一定要“除掉雜草,養育鮮花”。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人們生活或性格的失敗往往是由於家長的不負責任。他們總認為,“孩子還小,還沒到懂事時候,隨著一天天長大,一切都會好起來!”於是原來的弱點隻能越來越糟。對於這個短期肯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可能會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這種療效難於持久,忽視一兩周就會前功盡棄。於是大家就認為亨利生來就是個壞孩子,無藥可治,然而,我們應當相信科學會幫助我們找到滿意的答案。研究思維和大腦結構的相互影響是目前非常熱門的一個課題。大家認為比較合理的結論是二者密切相關,互為原因,互相影響;持續的思維會有效地塑造大腦,反過來,大腦的結構也決定著思維方式。

自動的大腦行為

在多數情況下,思維是自動的,我們無需有意識地努力去思考。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思考,就像我們走路或寫字,無需有意去讓肌肉做準備一樣。為了讓莫紮特保持清醒,妻子開了個小玩笑;為了嘲笑妻子,莫紮特寫了一首前奏曲。這首前奏曲肯定早就存在於他的腦海裏,隻等寫出來。他並不是有目的地要進行這些音樂思維,這些思維隻是不斷地湧現在他的腦海裏。科勒律治在睡夢中構思出了《忽必烈》,睡醒時就寫了出來。實際上,科勒律治的創作大部分都是在睡夢中構想出來的。坐在紐扣旁邊,她睡著了,在睡夢中,她把紐扣縫到了衣服上……這種情況是有的。對於我們有目的進行思考的事情,每天都會有無數個詞彙和行動方案自動地湧現在腦海裏,隻是我們並不太在意。隻有詩人或音樂家可以用這種方式創作詩歌和音樂。正是這些無意中閃現的靈感使他們真正實現了自我價值。這大概就是我們特別重視“無心之語”的原因。讓我們慢慢討論亨利和他的壞習慣。大腦的各種神經組織總是在以各種方式進行相應的思維。迄今為止,科學還不敢猜測大腦是如何進行思維的。但我們可以設想某些思維在大腦的某些神經物質中來回運動,直到找到自己的出路。也就是說,同樣的思維不斷重複,終究會碰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再來討論一下天生有不滿傾向的孩子。他已經開始有怨恨的情緒,並認為這種怨恨能讓他感到輕鬆和滿足。於是他會繼續他的怨恨,慢慢地他就越來越容易怨恨,直到最後總是怨天尤人。於是大家會認為,他這個人從來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