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年級的小學生說:“自從上小學以後,大家都瞧不起我,說我長得太矮,我聽了心裏非常難過。”於是他每天都練習跑步,跑了1年,才長高了4 厘米。同學們聽說了這件事情後,都哄堂大笑。媽媽知道了他的心事,又給他去買“增高藥”,他吃了1個月,仍然沒長高。因此他心裏常常感到難過,非常害怕與人接觸。
一個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籠罩,會使其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身心發展及交往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揮,喪失前進的動力,進而影響其一生的發展。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個別的孩子在兒童階段產生的自卑心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輕或消失,但是如不注意調控,也有少數孩子將變得孤僻、寡言、內向、缺乏勇敢。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充滿自信而又有勇敢的人,一個自卑、性格懦弱的人很難適應未來社會。所以,一旦發現孩子自卑心理,父母須盡早幫助孩子克服和糾正。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走出自卑呢?
首先,要善於找出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短處。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長,就連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殘疾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就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並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
有一位初一年級的學生,平時隻要一玩電腦遊戲就廢寢忘食,但一學習起來就變得無精打采,他說自己“注意力很差。”他爸爸對他說:“你能廢寢忘食地玩電腦遊戲,說明你的注意力不錯,關鍵在於你的學習興趣不足,你如果對學習產生了跟玩電腦遊戲一樣的興趣,你自然也就能集中精力了。不信你可以試試。”結果,這個孩子真的發現自己能集中精力學習了。
孩子貪戀電腦遊戲原本是一個缺點,但經父親一說,反而讓孩子從中發現了自己的優點。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在哪一個方麵存在優勢,或者潛在的優勢,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孩子擁有一技之長,並且告訴孩子,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們雖然在某一方麵不如別人,但是我們擁有別人沒有的優點、長處。我們依然是一個出色的人。
其次,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愛護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比如,孩於因為一次考試沒考好,父母便馬上就沉下臉,輕則訓斥,重則打罵,這樣會損傷孩於的自尊心,導致孩子“破罐破摔”,越來越差。
有一個孩子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太理想,媽媽就板著臉說:“你呀,也就是我自己的孩子,要不你該上哪兒去上哪兒去,我看見別人的孩子都比看見你舒服。”爸爸則說:“現在把你扔了犯法,早知如此,還不如當你在你媽肚子裏的時候就把你打掉。幸好我隻需要把你養到18歲,就可以和你說再見了!”
聽了這樣的話,孩子能不自卑嗎?一個總聽到父母說自己不好的孩子是自信不起來的。一定會變得自卑與膽怯起來。作為父母,要做的應該是關心、體諒孩子,幫助他分析原因,製定改進措施,振奮精神,去克服困難,爭取好成績。
另外,還要找機會給孩子一次“強大”的機會。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為周圍的強大威懾包圍了他,這些因素從心理上戰勝了他。他所見所思的都是比他強的人或事。如果給他提供一個比他更弱小更低的參照物,比出他的優勢,那麼就會激活他內心潛伏的自信,從而克服自身的缺點。我們來看一看下麵這位媽媽的做法:
這位媽媽在和膽小的兒子聊天時,她有意和兒子聊起自己學生時代的事情:“我們班上有一位同學特別膽小。”
“怎麼膽小了?”兒子馬上豎起了耳朵。
“他好像做什麼都很害怕,書沒帶也不敢向同桌借來看,筆沒帶不敢向其他同學借來用,甚至都不敢到店裏去買東西……”這位列舉了一大串關於膽小怯懦的例子(當然,這些是她兒子不會出現的現象)。
“哎,這麼膽小!我就敢!”兒子似乎很驕傲。這位媽媽又談到了自己:“媽媽上初一的時候,比你還膽小,你信不?”“真的?”“當然啦,我怕毛毛蟲,怕黑,怕舉手發言,怕……”“你上初中了還怕?你怎麼比我還膽小?”孩子嗬嗬地笑了起來。
“是呀,你比媽媽強1倍,你都不會怕的是吧,”“不,我比你強……強10倍……”兒子做了一個鬼臉。
一個總是低著頭、彎著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會變得彎曲;一個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後抬不起頭來,他的心靈也必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頭來勇敢地向前走,因此,作為父母,要想辦法幫助孩子超越自卑,找到自信。
別總盯著孩子的缺點
點到為智
孩子都渴望被讚揚,隻顧盯著孩子的缺點,批評孩子的缺點,會導致孩子膽小懦弱,不求上進。
在很多家庭中,有缺點的孩子被嗬斥與責罵是家常便飯,因為父母認為,這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豈不知,幾乎百分之百的孩子會認為,大人們這些無休止的嘮叨與責罵,簡直就是黑暗統治,特別是對一些有缺點的孩子,更是一場災難。
畢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畫家,他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很高的藝術天賦,5歲時所做的剪紙就已惟妙惟肖。畢加索被當地人稱為繪畫天才。
然而,被視為繪畫天才的畢加索,在學習上的表現卻令人不能恭維,上了兩年學,連最簡單的算術仍然沒有學會。這時,左鄰右舍也不再為他的繪畫天賦叫好,而是改為譏笑:“瞧他那呆頭呆腦的樣子,也就會畫幾幅畫!”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畢加索是一個隻會畫畫的傻瓜。
麵對大家的譏嘲與蔑視,畢加索的父親則認為:畢加索讀書不行,但繪畫卻極有天賦的。為了掩飾自己學習上的窘境,畢加索總是毫不費力地繪出才華橫溢的圖畫。可是不論怎樣,嘲諷卻愈來愈猛烈,小畢加索脆弱的心靈蒙上了陰影,他變得有些膽小懦弱,不愛說話了。
為了撫慰孩子心靈的傷痕,關鍵時刻,父親為他擎起了一片藍天。父親每天堅持送兒子去上學,一到教室父親便把繪畫工具放在課桌上。既然兒子讀書不行,就不要勉強他,更不能由此扼殺孩子的繪畫天賦。那段時間,父親成了畢加索強有力的心理依靠。有了父親的支持,畢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地裏,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裏找到了快樂,並最終成為了一名享譽世界的畫家。
我們不得不佩服畢加索的父親是一位優秀的父親,就在別人盯著兒子的缺點惡言惡語、冷嘲熱諷,而使孩子的心靈受損之時,隻有他仍在鼓勵孩子努力發揮自己的特長,並使孩子逐步找回了自信心、自尊心和上進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的性格、行為具有不確定性。哪怕他有什麼缺點,也可以慢慢改正。而且並沒有哪個孩子真正一無是處。他的身上也肯定有不少已存在的沒有顯露出來的優點。而父母的眼光隻盯著孩子的缺點,一葉障目,老是在這上麵做文章,那麼他的缺點永遠無法改正,並且好的一麵也會漸漸被掩蓋下去,得不到發展。父母們也許不知道,總盯著孩子的缺點沒完沒了的嘮叨與責罵,會徹底擊垮孩子的自信,會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一蹶一振。
其實,與其揪住孩子的缺點和毛病不放,父母不如多下些功夫,多發現孩子的優點與長處,並加以讚揚與肯定。用肯定優點的方法去糾正缺點,逐步將他們引導到積極上進的道路上來。正如知心心姐姐盧勤所說:“一味地指責孩子,效果適得其反。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朱先生有一個8歲的小孩,聰明活潑,就是比較貪玩,每天放學後總要先盡興地玩耍,直到玩得滿頭大汗才去做作業,作業也寫得特別潦草,常常出錯。朱先生為此很生氣,幾乎天天批評他,可孩子總也改正不了貪玩的毛病。有一次,在外地做教師的姨媽過來了,姨媽看這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好,趁他回家拿玩具的工夫,邊替他擦汗邊對他說:“你跟小夥伴們玩得真不錯,很團結,還知道讓著別人,真是個好孩子。你能不能先和小夥伴們一塊做完作業再玩?做完作業再玩,不是玩得更開心嗎?”孩子很懂事地點點頭。從那以後,這孩子每天總是先做完作業,然後再去玩。
為什麼會這樣就很有效呢?是因為姨媽發現並抓住孩子能團結人、知道謙讓這一積極因素,給予充分表揚,使之受到了激勵,然後,加以引導,最終讓孩子改掉了壞習慣。完美無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孩子有缺點是正常現象。父母既不應對此放任不管,更不要如臨大敵。高明的父母可以把有缺點的孩子最終轉變為優秀的人。清代教育家顏元曾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這個原則對於任何孩子都是適用的,對那些表現不太好的孩子來說,尤其要少批評,多表揚。這樣做,有時候會在孩子身上產生奇效。
其實,缺點再多、毛病再多的孩子身上都會有自己的優點,有自己閃光的地方,隻不過是不太顯著、突出而已。如果父母不抱成見,用賞識的眼光去看他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的優點。孩子也許貪玩一點,但是頭腦靈活,能說會道;也許寡言少語,但是成績非常好,而且心地善良;也許有點任性,但是做事很有主見……隻要你善於去發現,就一定能看到他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善於去發掘孩子閃光的一麵,並且給予真誠的讚揚,肯定他的優點。誇獎優點是糾正孩子缺點,培養孩子勇敢自信的最好方法。
信息時代要求教育要培養有個性,自信而勇敢的孩子。一個好的父母,必須發現一個孩子與其他孩子的不同,並找到他的閃光點。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這就把問題的根本揭示出來了:孩子有缺點是必然的,隻要父母掌握了正確的、符合科學要求的教育方法,就能把孩子教育好。而凡是沒有教育好的孩子,原因都在父母身上,是父母“不懂”教育孩子,或者是缺乏教育孩子的責任感,或者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