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們如此表態,老師試探了一下:“同學們,你們聽,雷公公又在打電話了,聽……”此時,大家靜得鴉雀無聲,老師一陣失落,心想孩子們還在恐懼著。突然孩子們發出雷霆般的叫嚷聲:“雷公公,你好!”“雷公公,你是好人!”頓時,這位老師的顧慮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興奮地和孩子們一起叫著、嚷著。
幾天以後,天又打雷下雨了,這位老師偷偷觀察著孩子們聽到雷聲後的表情,有的若無其事地繼續玩耍,有的走到門口看看天,笑嘻嘻又回來,有的急忙跑來告訴自己,好心的雷公公又在打電話了……
經常給孩子講些常識是幫助他們克服恐懼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孩子懼怕某事物,常常是因為無知。一旦明白真相和應對方法,其恐懼心理便會自然消除。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電閃雷鳴是因為空中有不同電荷,這些電荷互相靠近時而產生強烈的極電現象。在極電時產生了一對雙胞胎,他們就是閃電和雷聲。父母還可以在電閃雷鳴時,讓孩子注意,是先聽到雷聲還是先看到閃電。讓孩子通過聽、觀察、比較後作肯定的回答。同時,告訴孩子知道光的速度要比聲音的速度快很多,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克服孩子對風雨雷電的恐懼感,可以編一些童話故事給孩子聽。將電閃雷鳴的成因編成故事,不僅會使孩子懂得電閃雷鳴的知識,同時也消除了懼怕心理。父母也可有意識地帶孩子觀察一下電閃或雷鳴時天空的景象,以減少其心理上的恐懼。
另外,父母還應避免在孩子麵前講述有關令人恐懼的雷雨和閃電方麵的事情或故事,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即使周圍發生了這類事物,也應向孩子講清楚其中的原因。
懂得自護,也就不再害怕
點到為智
對於自然現象,隻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應對方法,讓他們懂得如何自我保護,自然也就不再害怕了。
孩子喜歡瘋跑打鬧,在許多成人眼裏,似乎是個缺點,經常被“勒令禁止”,然而了解了孩子的特點後,您就會對他的行為給予理解。少年兒童活潑、好動,喜歡與同伴玩耍,這是他自身運動、遊戲、交往的一種正常的需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往往神經係統興奮強於抑製,所以當他興奮起來時,就很難平靜下來聽成人的勸告。
孩子體力充沛,活潑好動,又喜歡與同伴一起玩耍嬉戲。這原本是件好事,但是由於孩子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調控能力,常常一高興做什麼,就不會考慮適宜的場合、地點,是否安全等因素,這樣容易出現傷害事故,的確讓人擔憂。
一個周日,幾個小夥伴一起到山裏去玩。就在他們到處玩耍時,有人發現了一棵李子樹,李子已經熟透了,正發出誘人的香味。這時,其中有一個男孩子馬上爬到樹頂,拔下一根枝條往下打李子。樹下的孩子則跑來跑去將李子一個一個地撿起來。
山裏的天氣真是變化無常,剛才還是晴空萬裏,轉眼間便烏雲密布了。他們隻好趕忙兜著李子下山。但他們隻下到半山腰,就電閃雷鳴,大雨傾盆了。這時,正好山路邊有座小破屋,幾個小夥伴便一起進屋避雨。在屋子的牆外,有一個排水的鐵管子,雨水正從裏麵嘩嘩地流出來。
“來,咱們洗洗手,衝衝腳。”一個男孩兒邊喊,邊走到鐵管子跟前。就在他的手放在水管口衝洗的瞬間,天空一道亮閃,接著“轟隆”一聲巨響,隻見一個火球在地麵上翻滾。在屋子裏避雨的另外幾個小夥伴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隻見洗手的小夥伴滾倒在地,痛苦地抽搐幾下,便不動了。他們一邊呼救,一邊跑去搶救同伴。然而,剛才還活蹦亂跳的同學,現在已經永遠離開了自己。
當他們清醒過來後,才知道小夥伴是被雷擊中了。他們後悔自己對雷電的防護知識知道得太少了。
一個花季少年就這樣被雷電吞噬,不能不令人惋惜。正如幸存的那幾個小夥伴所說的,如果他們對雷電的防護知識多一些了解,也就不會出現懷恨終生的事了。
保證孩子的安全,是每位家長的第一職責,然而,光是靠成人的保護、照料是不夠的,不能靠等待和給予,而應讓孩子積極主動地獲得。因此,對於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父母一定要提前教給孩子正確的應對方法,讓他們懂得如何自我保護。
雷雨天容易遭受雷擊。雷雨天在外,一定要用有關的科學知識進行自我保護,避免遭雷擊:
1.告訴孩子在外遇到雷雨天氣時,要及時躲避,盡量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也不能到高聳的物體下站立,如天線、電線杆、高塔、旗杆、大樹、煙囪等,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擊危險。
2.告訴孩子盡量離開山丘、海濱、河邊、池塘邊,鐵圍欄、鐵絲網、金屬曬衣繩邊,遠離建築物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設備,這些都是導電物體,非常危險。
3.告訴孩子如果手中或身上有導電的物體,如鐵鍬、金屬杆雨傘、高爾夫球棍、金屬飾品和發卡、項鏈等,要迅速拋到遠處,否則會成為雷擊的目標。
4.告訴孩子在聽到雷聲時,可把嘴巴張開,或不斷吞咽唾沫,使內外耳的氣壓平衡,不致損傷耳膜。
對於一般的刮風下雨,孩子在了解了它們的相關知識以後,恐懼感會慢慢的消失,但對於一些破壞性較大的狂風暴雨,就要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應對方法,比如如何躲避龍卷風、台風的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