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時機已到(2 / 2)

羅方這才忍氣道:“老朽那弟子有一位表親,正好是城門守卒什長,所以……”

付薪又問道:“那弟子現在何處,你是否已將他放走。”

羅方跳腳的道:“如此大事,老朽如何敢輕放他離去。他現正在老朽房中等候,我兒正在房中陪著他。”

付薪擊掌道:“羅執事,朝庭不可能無故的我太平道謀反,可能大賢良師確有其事。隻是我等皆是教中於各郡縣的重要人物,各地郡縣官吏都知之甚詳,朝庭也不可能輕易放過。若是我等輕易潛逃,未必能夠逃得過朝庭下的海捕文書。那麼,我們現在隻能是搏上一搏了。”

羅方一陣呆滯,喃喃道:“真要謀反……”

成章沉重的點點頭道:“羅執事,我與付大兄不過是區區兩人,想要出逃易事爾。隻是你在襄國縣有一大家子的老,怕是出逃不易吧,不然你也不會前來我處問計了。所以為了家人與你自已,能搏還是搏一搏為好。”

羅方滿嘴的苦澀,點頭道:“確實,我羅氏一門上下十數口,哪裏能夠輕鬆的出逃。好吧,不知兩位高賢可有定計了。”

付薪道:“要之事,讓你那弟子前往城門處問詢,邯鄲是否已有飛騎傳報前來。有,必是襄國縣縣令怠政,還未及時觀看。我等為以防萬一,需立即起事,攻奪襄國縣城。無,則是邯鄲城那邊一時失誤,未及時派出飛騎傳報。那麼我等可立即派出劫殺之人,半途劫殺。其次,不知大賢良師是否已經知曉此事,需派人前往巨鹿稟告大賢良師。請大賢良師立即起事,並尋回陶頭領,回來主持襄國縣大事。”

羅方點頭道:“好,我這就下去安排弟子教眾前去。”

付薪又問道:“那城中有多少我教教眾?兵械有多少?守城官兵有多少?各自駐守在哪裏?襄國縣縣令與縣尉性情如何?大意還是謹慎?”

羅方細細一思,道:“襄國縣共七千餘戶,四萬餘人,我教精壯教徒有四千之眾,不過大都分散在鄉裏,城中千六百戶,隻有不足六百教眾。兵械大都是陶頭領掌管的,老朽不知細數。想來刀弓劍矛可供三四百人使用。襄國縣並非邊郡,守卒並不多,隻有百人左右。但緊急之時,加上各鄉各亭的捕盜、義勇,可聚五百之軍。縣令與縣尉平素少與我等來往,又是外郡新任之官,卻不知曉他們的性情。”

付新聽後啞然失笑,道:“襄國縣我教有如此的實力,隻要是有膽魄之人,便可輕易取之,而你卻被嚇得如此的驚慌失措,真不知該如何你才好。”

羅方麵色脹紅,不悅的道:“反叛乃族誅之事,誰人能輕易定下。襄國雖是以老朽為主,但老朽隻管傳教事宜,不管其他。而且張大醫就近在邯鄲,也從未告知於我,老朽初聞之下驚慌失措,也是人之常情。這取襄國縣城雖簡單,陶頭領不在,老朽也能取下,隻是取下之後呢?邯鄲與鄰近數縣若派兵來攻,教眾們未習軍陣,不明旗鼓,老朽也不懂征戰之術,這可就無能為力了。”

付薪笑道:“區區不才,雖然年青,但是也讀過幾部兵書,對征戰之術還算略知一二。原本襄國縣之事,是羅執事與陶頭領份內之事,與在下無關。但在下與成賢弟同困於襄國縣內,這就不得不為自己考慮一番了。若是羅執事信得過付某,付某可為羅執事擋住從邯鄲與鄰近數縣來伐之兵。”

羅方不由一陣猶疑,今夜隻是一時慌亂無計,才來尋這初見的本教之人問計,可是若將襄國縣教中的所有生死大事托付於兩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這便有些遲疑不定了。畢竟這是反亂之事,若是失敗便是族誅之禍。

羅方又細細想了一遍襄國縣中其他的教中要員,覺並無一人可當此重任。有心開口托付重任,可是轉念一想,巨鹿離趙郡相隔不過百餘裏,快馬加鞭的話,用不了一日的時間。

自己隻要在今夜取了襄國縣,並堅守一日,諒陶升明夜就能回歸了,又何必再將此事托於兩個未明底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