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奪城困守(2 / 2)

成章點頭讚同道:“得也是,邯鄲太平道教眾被擒,我的那些師兄弟們怕是一個不存,我也想去巨鹿拜見一下師父,看看他會有何事物交待弟去辦。”完,二人向東而去。

剛行不過十裏地,便瞧見遠遠的一大隊人馬匆匆趕來,付薪急拉住成章朝路旁的野地中躲去。

不多時,人馬以近,二人偷偷的探頭觀看,成章驚問道:“大兄,可是邯鄣來人了?”

付薪心中計算著人數,口中應道:“不是,邯鄲離襄國有九十三裏的路程,大隊人馬即使是輕車簡從,也需兩日的時間方能到達,而且必是從南方而來。此隊人馬不過六百之數,服色混雜,兵械不一,不是邯鄲的兵卒。再看他們身形沉穩,也不似行了遠路之人,應是襄國本地的兵卒、各鄉各亭捕盜與本地豪族的私奴所組成的軍隊。”

成章看著騎馬之主將身後的李姓旗幟一驚,似想到了什麼,道:“原來他,襄國縣的李氏族長李懷。”

付薪奇道:“賢弟認識他?”

成章搖頭道:“不認識,有所耳聞罷了。襄國李氏的開基之祖,乃是先秦時趙國的相國武安君李牧。此代族長雖然不肖,卻也曾做過漢室的縣令與校尉等職。數年前因與鮮卑作戰失敗,被問罪罷官免為庶人。雖然此時閑居在家,也唯有他,方能聚集起襄國的數百兵卒前來攻城平亂。”

付薪一驚,喃喃道:“原來是武安君的後人。”武安君李牧可是付薪少數佩服的幾人之一,麵對他的後人,也不敢心生不敬之念。

付薪知道成章方才所的是六年前漢室與鮮卑之戰,漢帝曾派烏丸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自率領騎兵一萬多人,分兵三路出邊塞,深入鮮卑國土二千餘裏。最後被鮮卑大汗檀石槐所敗,夏育等人甚至連符節和輜重全都喪失,各自隻帶領騎兵數十人逃命奔回,而漢軍戰死的士兵占十分之七八。

付薪沒想到那戰這襄國李懷也在其中,那戰檀石槐雖勝,可也不是真正的大勝。隻看他轉年便因傷重而死,其子和連根本無法運用他的威望來統領鮮卑各部,便知漢室未必是輸得最慘的一方。

看這李懷率兵來的急,便知昨晚他看到襄國縣火起,就猜到襄國縣有民叛亂。不等朝庭下令,便以待罪之身連夜聚齊起數百兵卒,來攻、救襄國縣城,便知他亦是個有能耐之人,非一般的尋常將領可比。

付薪望著遠去的大隊人馬歎息道:“若是我來統軍,或者有可能擊退李懷,羅方麼……危已。”

成章勸道:“大兄既然離了襄國縣城,就不要再去為羅方之事煩心了吧。咱們還是前往巨鹿才是。”

付薪微微搖頭道:“不成啊,羅方不能成大事也就罷了,可是連守都守不了這就不成了。襄國縣西是太行,東是巨鹿郡,用兵之處唯有南北二地。北上可取常山國,堵塞井陘,阻並州之兵。南進可攻取邯鄲,取邯鄲之鐵官作坊打製兵械,就近威脅魏郡與冀州刺史部。退可助巨鹿郡的大賢良師牽製魏郡的大部分兵力。這可算是兵家必爭之地,不能輕易的失了。”

成章愁眉勸道:“不羅方不願交權給大兄,況且此時大兄就是去了,也趕不及了,我二人還呆在這裏作甚?”

付薪坐於石上皺眉苦思,好一會才道:“襄國縣之事,或者還有挽回的可能。”

成章不解的問道:“那該如何挽回?”

付薪笑道:“離城之時,羅方雖然作了一些守城的事項,但似乎還未聚齊襄國縣各鄉裏之教眾。那李懷此去進攻縣城,一時之間也未必能下,卻也堵住了各鄉裏教眾的進城之路。你我二人可在外圍收攏教眾,再見機行事。”

成章沉吟道:“各鄉裏的教眾四散太廣,我二人即使假借大賢良師神使之名聚齊教眾,沒有一日的時間,也難以聚集起多少人來。況且咱們又沒有兵械,也難以與李懷相鬥,若是羅方守不了今日呢,那又如何?”

付薪解釋道:“放心,李懷乃是沙場老將,雖去得,卻隻為了震懾,讓各鄉裏的教眾懼而不敢投奔羅方,也讓羅方驚慌失措,坐守孤城,難以做大。所以不一定會攻得也。你我的時間來得及。至於兵械之事,我亦無法,隻能是斬木為兵了。幸好李懷的這六百人也沒有幾幅鐵甲,皮甲也不過才半數,其他人也隻是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