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防毒解毒技巧(2 / 2)

瘋狗毒發作在古代是無救的——理論上。但中醫和藏醫都有方劑,巧妙的提高和促使抗體產生,但成活率還是不大,所以全村出動,打死瘋狗是唯一的辦法。

蟲毒有咬傷和誤用兩種。咬傷主要是過敏,隻要不是過敏體質,都是火傷口灸,針刺放血然後用當地藥物施治。誤用多是用藥不當,使用了斑蝥毛,紅娘子一類劇毒蟲藥,這時首先是大泄不止,得首先止泄,然後保肝腎,再瀉去毒物或用藥物中和。

事實上在古代人們最為關心和重要的防毒解毒技巧是防止環境毒害和有毒水源的。在中國古代曆史上,不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期,瘟疫的流行都伴隨著人們對自然的開發而屢屢發生,往往一場大的災變或兵戮之後,染毒染疫而死的遠遠比橫死的多得多,中國的史書中的五行誌就專門記載這類慘事,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在漢初到清中葉的一千八百年之間隻增長了一億人,翻了一番,而在一後的二百年中(到解放前),隨然曆史條件一樣嚴酷,戰亂不斷,但人口卻增長了一倍半(合三億人),這不能不說是近代化學和醫學昌明澤及國人的結果。

是不是說古人在衛生技術方麵就沒有可取之處呢,當然不是這樣的,現代人也不必為自己的文明沾沾自喜,事實上現代人對自然的調和能力更為脆弱,生活在城市衛生係統中的現代人一到美麗的自然環境中,往往不自禁的做出“捧一抔清泉,一洗俗塵”這種危險舉動。

古人把不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統稱為“毒”(當然也有稱為“風”的,可能專指病毒)。中原大國的防毒解毒技巧自然成為係統,曆來成書不斷,而且有慈心濟世者刊刻不絕。就是在唐代時的土番王朝,大成就者宇妥。雲丹恭布以“藍琉璃光王佛”的名義創作的巨著“四部醫典(甘露八支精要續)”中,也作為數個專章來講授,從毒的動力學規律入手,從各途徑解毒,我轉引如下,讀者可想見全貌。

“水,分為雨水,雪水,河水,泉水,井水,鹹水,森林中的水等七種。

依次前者為上品,後者為下品。天空的雨水無異味而有香味,其性能涼而輕,與甘露一樣,為上品。雪山上流下的雪水其質優良,能降胃火。蓄積的水能引起蟲病,腿部象皮病,心髒病的發生。總之,經過風吹日曬,清結地方的水是好水,沼澤水,苔鮮叢生的泉水,樹木雜草叢生陰影籠罩的水,鹹水等等都是下等水;

其味苦,能誘發疾病。涼水能治昏迷,頭暈,酒病,口渴,發熱,嘔吐,血病,赤巴病等。水煮沸後其性溫熱,助消化,止呃逆,能治培根病,腹脹,呼吸困難,初期感冒,初期瘟疫等;涼開水能治赤巴病而不誘發培根病。開水放一晝夜後,猶如毒液,能誘發許多疾病。——第二部,食物論”

“……病因:XX毒的病因是血液中的七種有毒微蟲致病。其蟲色紅如銅,體小,看不見,傾刻衍生遍身。其病緣是龍與赤巴,培根等。由於境域,時刻,飲食,起居,邪魔等緣故,刺激了血液中的微蟲衍亂,身體的元氣被破壞,產生了這種疫炎。乳食與甜食皆有害,宜用毒攻。——第三部,第五十章,丹毒”

“中毒途經:毒依光線入於膚色;毒依風入於脈穴與鼻腔;毒依潮氣入於鼻孔與毛孔毒依油膩入於汗毛孔;毒依飲食入於口腔。其毒首先進入胃,危害胃液清糜使其致病,因起吐逆,防礙消化食物,然後依其清糜進入肝,與血液混合,肝髒胸部刺痛,脈象數。隨著血液又侵害肌肉,膚色發青,身體逐漸消瘦,全身疼痛。又由肌肉危害脂肪,出現體乏無力,失眠等現象。然後又危及骨胳,牙齒和指甲疼痛,關節疼痛。又由骨胳危及腦髓,骨髓,頭昏,不能忍受陽光,四肢抽搐顫抖,脊椎疼痛,按壓時有舒適感。從腦髓,骨髓又危及精卵,男子遺精,*衰退,女子月經不調。隨精血進入心,奪精健忘,恍惚癲狂。總之,毒依賴精血運行,傷及身體七素和諸種排泄物,發病部位的變化和病象變化都很明顯。

龍,赤巴,培根紊亂失調,因而,發病初期,中期,至最後時期,診斷治療以及斷除後遺症,皆非常困難。毒進入病體,依賴飲食為引子,墮入髒俯,著於骨,於脈道,傳至肌膚無定處。——第三部,第八十七章,中毒症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