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學生視野
曾幾何時有人這樣說過:“語文猶如大海,入之愈深,受到的支持力越大;擁之愈切,得到的滿足感越強”。這樣看來我們教師的教學隻局限於課堂的話,舊教材論教材,隻看重於書本,那麼我們學生的視野怎麼開闊,學生的頭腦又該怎麼樣“充填”?為此,一是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按照新時期素質教育教學和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實際不斷地將學生的“視線”引向校園的圖書室、閱覽室,引向家庭的生活起居,引向社會的展覽館、博物館及各種紀念館……;二是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團體舉辦的各種活動,進行一係列的采訪和社會調查,增強感性認識,激發情感;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社會現實生活中去,觸及社會焦點,追蹤時事話題,表達個人觀點,培植理性情感;在這期間遇到問題隨時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三是筆者帶領學生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欣賞花鳥蟲魚的可愛,陶冶情感,培養學生的博大情懷。在教學《一夜的工作》這一課時,學生如果就教材內容而學習的話,根本不不會對周總理這個人物有全麵的了解,於是筆者在上課之前就引導學生搜集關於周總理的生活起居、工作等多方麵的資料,在課堂上讓學生互動交流周總理的事跡,學生的資料交流非常充分,周總理在工作、生活,尤其是外交方麵學生感受特別深刻,列舉的事例很典型,人物形象很豐滿,很高大,如果隻局限於課堂是不會取得這種效果的。
三、語文學科的教學離不開其他學科
新的課程標準中首次提出了學科間的綜合問題,而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自然有其自身的優勢和責任,理應實現與其他學科的主動綜合,使各科教學與語文學習建立緊密的聯係。從而實現新時期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使其更具創造性和探究性。一是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科綜合。中國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吳文俊等,他們不僅研究數學,寫了許多數學方麵的文章,還寫了許多哲學著作和詩歌。二是多媒體與語文教學是科技發展的結果,也是時代的產物,就是利用“聲光電”、動漫課件等引發學生學的積極性等。所以說如果同學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堅持寫各方麵的學習心得,不僅可以把各科學得更好,還能把寫作水平提高。三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語文同其他學科的關係,數學作文該怎樣寫?教師不妨建議學生寫寫數學日記,日記內容可以寫一寫某道題的巧妙解法;可以是向別人介紹自己學數學的經驗;還有的想寫一寫自己的數學發現……長久以往數學作文水到渠成;這樣,學生的日記中、習作中出現了不少有關數學、自然、美術、勞動等方麵的東西。所以說社會課、自然課、藝術課都可以找到與語文學習的結合點。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種交流,更是一門藝術,為此我們教師以及我們的學生要確立“生活中時時可以學語文,學習中處處都要用語文”的理念,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去尋找“源頭活水”,培養學生“跳出語文學語文,跳出課堂學語文”的學習境界,讓學生在素質教育教學中學有所得,整體素質有所提高,讓我們教師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先行者”。
參考文獻:
[1] 黃雨華.小學生課外閱讀行為的調查與實踐探索.教師論壇,2006年10月
[2] 陳崇妹.小學課外閱讀教師指導策略的探析.關注,2007年3月
[3] 張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組織形式的探索與思考.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4月第1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