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搭建載體紮實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1 / 2)

搭建載體紮實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經驗交流

作者:陳斯海

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決定著學校教育秩序的穩定、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升,它是學校工作的重心之一。要紮實有效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搭建載體,加強“集體建設”和“個體建設”是一條便捷的路徑。

一、以“文明班級”評選活動為載體,開展“集體建設”工作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麵,通常的做法是組織開展先進班集體創建活動。

多年來,我校在組織開展先進班集體創建活動中主要是組織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即以“文明班級”評比活動為載體,推動班集體建設,努力創建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這種工作模式首要的是製定出一套的製度(如我校的“文明班級評比細則”)。製定製度首先要依據“守則”和“規範”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要與學校實際和學生實際相結合、符合學校和學生的發展要求;第三是製定出來的製度要有可操作性,能較客觀的考核評價各班級的發展情況。

製度定出來後就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落實製度:圍繞“細則”,以政教處為主要責任部門,不斷地調整和改進措施,整合行政人員、班主任、團委、生管組和保衛科等方麵的力量,在學習、紀律、衛生、安全和行為規範以及各種主題教育活動等方麵對各班級實施多角度教育、全天候管理和全方位的考評。

考評數據每月一統計。成績較好的評選為“文明班級”,成績不好的責成落實整改;被評為“文明班級”的或未被評為“文明班級”的都要及時總結、分析得失、提出下階段努力方向,爭取把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文明班級”創建情況還與班主任的工作津貼和年度先進評選活動掛鉤。

這種“獎優罰劣”的管理模式,在實踐中發揮出極大的效應:班級學生和班主任一道在“集體榮譽高於一切”旗幟指引下,嚴格遵守各種規章製度,認真落實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嚴於律己、勤奮努力,共同致力於創建良好的班集體;“學先進、比先進、創先進”蔚然成風,學校的教育管理秩序穩定有序,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得紮實有效,學生的紀律意識、文明行為意識不斷地增強,校園衛生和安全環境不斷地改善……。“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線,形成占據主體地位的德育文化。

但隻強化“集體建設”工作還不能取得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最大化。如同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班級,在學校層麵上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加強班集體建設工作一樣,班集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學生,要抓好班級建設工作,就必須抓好學生個體建設工作。因為各個班級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學生個體,沒有學生個體的發展也就沒有班集體的發展;要更好的發展班集體,就必須加強“個體建設”工作。

二、以“星級學生”評選活動為載體,開展“個體建設”工作

與實施“集體建設”工作一樣,組織開展“個體建設”工作,也應該搭建一個載體、創建一個模式來推動學生個體建設工作,促使學生“科學發展”。

近幾年,我校在“個體建設”方麵,主要是組織開展“星級學生”評選活動,這種工作模式可歸納為“個體建設一、二、三”模式,即“一套製度、兩支隊伍、三項評議”模式:

1.一套製度:指“班級管理製度”(或稱“班級公約”)。“無規矩不成方圓”,做人做事,總得立個規矩、定個準則。更何況要管理管理一個由幾十個人組成的班集體,更要堅持製度管人。所以,同實施“集體建設”一樣,實施“個體建設”首要的是製定管理製度。而定這個製度,應該由班級學生自己來製定,隻有學生自己製定的製度才有執行力。要在班主任的指導下,根據“守則”、“規範”和“文明班級評比細則”的基本要求以及班級實際來製定。製定出來的製度既要符合班集體發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既要有針對性,能有效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又要有實效性,能不斷地激勵學生奮發有為、積極向上。同時製度還要有可操作性,便於班幹部對班級同學日常的行為表現實施管理和考核。

2.兩支隊伍:指班委會和“民主評議小組”(由班級選舉產生)。班委會是班主任實施班級管理的骨幹力量。班主任要對班幹部作適當的分工,讓班幹部根據“班級管理製度”對班級實施“依法治班”,對班級同學日常的行為表現做出客觀公正的考核。

考核數據每月一彙總,彙總後的數據提交到“民主評議小組”審議。在此基礎上,“民主評議小組”再對班級同學一個月來的表現作公開評議:表現不好的,要指出存在的問題並且幫助改正;表現好的要給予肯定,並推薦為“文明禮儀星級學生”,接受學校的表彰。每被評選一次加一顆星,被加幾顆星,就稱為“幾星級學生”,讓他成為全校學習的榜樣,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進而在全校範圍內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