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搭建載體紮實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2 / 2)

3.三項評議:指根據學生個人的考核情況和表現情況(含學習行為表現及其學習成績),由“評議小組”綜合評議推薦評選“星級學生”,評議確定學期“操行等級”,評議推薦評選學年度各類學生先進。

“三項評議”體現的是一種“民主管理理念”,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有助於營造和諧健康的育人環境;“三項評議”更是一種評價激勵機製,對學校建立和完善學生評價體係是一種有益的嚐試。

此外,要把“星級學生”評選活動這一“個體建設”模式做好、做實、做出成效來,在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提高以下幾個方麵的思想認識:

1.製定製度要堅持“與時俱進“思想,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調整完善製度,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校情和班情,提高班級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要加強班幹部和“民主評議小組”成員的培訓工作。班幹部和“民主評議小組”成員隻是一群學生,工作經驗不足、民主意識不強、責任心需要進一步培養。所以,班主任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有計劃的組織開展班幹部培訓工作,要有意識的培養班幹部,增強他們的民主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讓他們盡早成熟起來,真正發揮“骨幹”的作用,真正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能力鍛煉,對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促使其全麵協調發展有幫助。

3.“民主評議”不是挖苦損人、打擊報複,要公開、公平、公正、客觀。組織開展評議活動要全體同學都參加,可采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對同學們的優點和亮點要肯定,缺點和不足也能夠客觀、中肯的指出來。

4.要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精神,對有缺點、較落後的同學不歧視、不嫌棄、不拋棄。要鼓勵先進的幫助後進的,幫助他們改正缺點、讓他們看到進步的希望,進而積極努力、發憤圖強;幫助他們擺脫內心的陰影,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進而正視自己,熱愛生活。

三、協調統一“集體建設”和“個體建設”工作

1.我們在強調“個體建設”工作時,並不排斥“集體建設”工作。“集體建設”和“個體建設”工作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兩個方麵的手段(或措施)。在實際工作中,二者應該是並行不悖、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廢。所以,在日常要一手抓“集體建設”,一手抓“個體建設”。也隻有同時加強兩個方麵的“建設”,才體現學生教育管理措施的完整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工作的實效性。

2.製定和完善相關製度時要考慮二者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集體建設”是建立在”個體建設”的基礎之上的,“個體建設”是“集體建設”的組成部分。在製定“集體建設”管理製度時要考慮到班級個體發展的實際需要,製定“個體建設”製度時要照應“集體建設”管理製度的基本要求。

3.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二者要互相照應。如對獲得“文明班級”的,在分配“星級學生”名額時可酌情多給幾個;對班級學生表現突出或做“好人好事”的,或者違反校紀校規、違反“班規民約“的,在班級量化考核分以及“星級學生”評選考評分都應有相應的體現。

不過,無論是“集體建設”工作還是“個體建設”工作都是側重於“管理”方麵的措施。而要真正取得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更大的實效性,真正落實素質教育,促進班集體和學生個體的“科學發展”,“教育”才是最根本的手段。因為“管理”更多的是傾向於對學生外在行為的規範,其效能指向的是“你應該怎麼做、你不能夠這麼做”,這對學生而言是外在強製性的,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而“教育”則是對學生內在的心靈的感化,其效能指向的是“我要怎麼做、我不應該這麼做”,這對學生而言是內在自覺性的,學生是主動接受的。相比較而言,“教育”的實效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們在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一再強調“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我們在不斷的積累經驗,改進管理措施的同時,要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的實踐和探索。要創新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教育新途。諸如主題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主題班會課的嚴密組織、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宣傳教育主陣地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