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一人做事一人當。”孩子有了過錯,做了損害他人利益的事,為了取得別人的原諒,理當讓他自己向人家道歉並賠償損失。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從小就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自律言行,這將有利於以後順利地進入社會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父母對這些場麵都比較熟悉,有些事情甚至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比如,孩子走路時到處亂看,不慎摔倒,父母不是趁機教育孩子走路不要到處亂看,而是趕緊扶起孩子,一邊安慰一邊用腳使勁踩地,說“都是地麵不平,磕著我們小寶貝了”;孩子亂跑亂撞,腦袋撞到牆上了,父母不是教育孩子玩耍時要注意安全,而是使勁踢牆,說“都是牆壁不好,碰痛我們家的小寶貝了”……如此種種。其實父母的這種做法是在給孩子找替罪羊,時間長了,就會使孩子以後一旦受到挫折,就從對方身上找理由,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
父母應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小事件來教育孩子。比如,從高處落下來一塊磚頭,恰好把一隻小花貓砸傷了,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教育孩子:從這樣高的地方往下麵扔東西實在是太危險了,小花貓受傷了,多可憐啊。然後再進一步引導孩子:如果有小朋友剛好站在這裏,是不是會砸到小朋友呢?等孩子點頭之後,再問他:要是砸到你身上,會不會很痛呢?最後讓孩子記住:不能隨便扔東西的。據報道,曾經有一個男孩向樓下扔磚頭,結果將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當場砸死,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慘劇。如果父母及早對孩子進行了這方麵的教育,這樣的慘劇也許就不會發生了。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如果是因為自己的過失傷害到了別人,就應該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還要親自登門向對方道歉。然而,有的父母總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孩子闖了禍,理應由父母出麵擺平,所以父母往往對孩子訓斥一通後,讓孩子該幹啥幹啥去。於是,孩子什麼責任都不用負,父母則又是道歉又是賠償,天大的責任都替孩子承擔了下來。
殊不知,父母這樣做的後果實際上是在告訴孩子,以後可以隨便闖禍而不用承擔任何實際性的責任。如果孩子做了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情,正確的做法是:不太嚴重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向別人賠禮道歉;比較嚴重的事情,孩子自己處理不了的,父母必須帶著孩子,讓他親曆處理問題的全過程;孩子要與父母一起向被傷害者賠禮道歉,並親手把賠償的錢物交給受傷害者。當孩子有了切身的體會,才會懂得什麼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別為自己的過失找理由。當孩子做錯了事,就應該督促他去賠禮道歉,而不是推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