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2 / 2)

2,一點一滴培養孩子尊重父母的習慣

父母應當從日常生活細節抓起,讓孩子樹立這樣一種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該為他們多做些事。要教育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落在實處,把父母健康放在心上,不給父母添亂,並把這些要求變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行為。

當父母身體不適時,孩子應主動照護,給父母端飯送水、拿衣取藥,替父母采購日常用品。對於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應該給他發揮的機會,不要事事包辦代替,比如可以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幫父母收拾碗筷,自己的手絹和襪子自己洗等。孩子隻有經常鍛煉,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3.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艱辛

現在不少孩子隻關心自己能不能吃好、穿好、玩好,隻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卻從不關心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來的,自然就也不會設身處地考慮父母的難處。

因此,父母要有意識地提起自己工作上的苦惱和困難,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很辛苦,每天都在為生活而操勞。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而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裏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一麵鏡子,孩子的心非常單純,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模仿著怎麼做。有一個故事:

有一對夫婦對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房子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殘湯剩飯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拿一塊木頭在刻著玩,就隨口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我要刻一個木碗,等你們年紀大了,好給你們用啊。”這對夫婦猛然醒悟,趕緊把老人請回來和自己一起居住、一起吃飯,兒子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在工作之餘,父母要多與老人相處,休假日時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買買菜、做做飯、聊聊家常,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也會逐步養成尊敬父母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父母決不要姑息孩子,要把一切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一定要讓孩子因不尊重父母而受到懲罰,或製止他觀看動畫片,或把已經放在購物車內的零食退回貨架。當孩子受到實實在在的懲罰以後,再做什麼事就會懂得三思而後行,不再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

尊重生養自己的父母,是為人之道的根本。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從現在做起,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