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體驗中快樂成長
教育孩子當然需要說教,但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絕對不是說教而是體驗,因為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體驗什麼呢?當然需要體驗學習,甚至需要體驗考試,然而,孩子最需要體驗的是生活的豐富,最需要感受的是世界的博大,最需要掌握的是生存的本領。
很高興看到郭燕女士的這本書,她和她的兒子許維隆實踐了一個教育理念:旅遊行知教育,是一個能培養身心健康、快樂向上的孩子的捷徑。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主要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用腳走出來的,用眼看出來的,用心悟出來的。其實,我並不喜歡“遊山玩水上北大”這樣的書名,因為遊山玩水與考上北大沒有必然的聯係,考上北大也不是真正的成功標準。孩子在遊山玩水中,眼界開闊了,求知欲增強了,人生目標明晰、堅定了。行知,知行,行促知,知促行,旅遊和學習的循環效應,也就在其中體現了。這也正是郭燕女士書中滲透出的旅遊行知教育理念。
從國際教育的發展來看,凡是追求現代教育的,大都重視社會實踐。如我們的近鄰日本,修學旅行早已經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我家就曾經接待三批日本中學生來民宿,即住在我的家裏,由我的女兒(當時也是中學生)為主接待。我曾設想,如果一個中學生能夠在家裏接待外國的同齡人,或者能夠到外國的中學生家裏去民宿,對於他們適應社會和具有國際視野是勝讀十年書的。所以,我欣賞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眼光,推出“在旅行中成長”係列圖書。例如,《遊山玩水上北大——親子旅遊教育筆記》這本書告訴我們:高分也能高能,活讀書才能快樂。眼界、胸襟與氣量,是一個人是否成才的關鍵,它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高度與寬度。
國家倡導與實踐素質教育許多年了,已經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效,但我們的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中小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而且生活單調,缺乏運動,可見素質教育還需要深入探索。國內漸成風氣的親子旅遊,也是素質教育進入家庭的良好途徑。把孩子的教育放入天地自然中、人文社會間、移步行動裏去完成。孩子在愉悅的心態下受教育,既有趣又有效,這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創新。
我更看重的是,本書非常強調通過旅遊行知教育,全麵培養孩子的素質。天地萬物、曆史人文,稍加改造就能成為培養現代素質的活教材。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開闊了孩子的視野;悠久的文化、先賢的智慧,提升了孩子的境界;與同行者的交流、與現實社會的接觸,無疑加快了孩子的成熟,讓孩子能更清楚地定位自己的社會角色,減輕步入社會後的迷茫與不適。旅行中不僅能學到各種活知識,更能學會做人和學會生活。
旅行對孩子教育方麵的功能,是作者通過本書帶給我們的喜悅與震撼。
本書作者之一郭燕女士,是我國首批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師崗位專業培訓學習,並獲得資格證書的家庭教育指導師之一。她在研修期間,就表現出強烈的職業敏感和較好的專業水平。從她身上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個職業,是一種利己、利他、利國的職業,對父母提升自身素養、成功培養孩子、創造家庭幸福、促進社會和諧,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願天下父母們都能“持證上崗”,因為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2011年5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