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裏路

古人倡導,成才之道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但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的觀念,誘惑著人們慢慢將重心移向了“書”,忽略了“路”。如今則更進一步發展到重“書”輕“路”,臣服於應試教育了。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祖國的未來,今天孩子們的教育深受社會和家庭重視,而孩子們也因此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如何讓孩子快樂成長?如何找到一種有趣又有效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家庭教育的精髓,永遠值得父母們去摸索探究。

英國思想家培根認為:“旅遊對年輕人是一種教育。”事實證明“旅遊行知教育”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成才之道,遊山玩水中,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今天回頭來看,盡管早期對“行萬裏路”的認識沒有現在這般深刻,但我在二十多年前就有種強烈的想法——我要讓兒子盡可能多地去遊曆世界,增長見識。見過世麵的孩子,一定強於隻會讀書的孩子,二者之間的眼界、胸襟、學識、思維會有很大的差別。我希望兒子不僅書讀得好,而且熱愛生活、情趣高雅、見多識廣;既做博覽群書的學習者,更要做活用知識的行動者。現在看來,當初的這種想法是對的,也在兒子的教育上取得了成效。

我知道,會旅遊的父母很多,比我兒子許維隆走過更多地方的孩子不少,但像我們母子倆這樣默契,一個旅中教,一個遊中學,從中受益良多,進而加以研究總結,得出了比較係統的經驗體會的好像還不多。如果能把這些經驗體會讓天下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共享,該是多麼美妙的事啊!

於是乎,我和兒子商議產生了共同寫作《遊山玩水上北大——親子旅遊教育筆記》的想法,從旅遊行知教育的角度來寫孩子的培養與成長。

經過一陣翻箱倒櫃,我發現兒子初三前的遊記就有近五萬字,這無疑是我倆合寫《遊山玩水上北大——親子旅遊教育筆記》的最好基礎,由此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寫作的信心。

接下來,我到書店去查閱發現,有關家庭教育和有關旅遊方麵的書籍很多,但把家庭教育與旅遊結合起來的書卻非常少。“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一古老的話題,曆久彌新。它讓我受益,也讓我兒子受益,我希望在家庭教育中,旅遊行知教育能再次被父母們重視,能幫助更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爸爸媽媽們。

本書中,我從家長的角度,講述了我帶兒子去旅遊,從小到大,一路走來的感慨和驚喜。兒子在旅遊中邊玩邊學,漸漸地成長、成熟了。兒子從孩子的視角,談了這些年的旅遊對他的影響,介紹了他當時旅途中的一些見聞、感悟和所得。

本書中凡是段落起始處標示“媽媽”的部分,是我從媽媽角度寫的內容;凡是段落起始處標示“兒子”的部分,是許維隆從孩子角度寫的內容。

孩子能行萬裏路,會更願意去讀萬卷書,讀了萬卷書,才更理解行萬裏路的重要。旅遊行知教育,成長在旅途中,收獲在孩子的人生裏。

本書由郭燕與許維隆共同創作,其他參與到創作工作中的人員還有許向明、林誌民、楊函憬、何斯樂、張浩武、豐收、沈錦麗、林梅芳、殷小龍、江金輝、裘誌奇、郭楓林、王應蘭,在此一並表示感謝。由於寫作時間有限,難免掛一漏萬或因孤陋寡聞而錯誤,敬請讀者朋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