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旅途拾貝之一—仔細觀察馳騁想象(1 / 1)

媽媽大自然不僅會讓我們身心愉悅,而且也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它除了教孩子無窮無盡的知識外,還能讓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不斷得到提高,所謂三分看七分想,就形象地道出了人們欣賞自然的要訣。

反過來說,沒有遊人的觀察與想象,大自然就會失色很多,甚至平淡無奇。

缺乏想象力的人,就會認為旅遊沒啥意思了,不是山就是水。

千變萬化的自然界能給孩子提供廣闊的觀察天地,如四季氣候的變化、花草樹木的顏色、遠山近壑的形狀,水聲、濤聲、鳥鳴、猿叫等各種聲音。

在旅遊過程中,邊走邊觀察景物,可以讓觀察者從頭到尾,從全局到局部細致而準確地把握事物的全貌與特征。孩子隻需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優美作文。

去桂林、武夷山、雲南旅遊,主要欣賞自然風光,除了觀察外,還需要想象。孩子小學低年段,思維的特征以形象思維為主,我們家長帶這個階段的孩子旅遊,一是聽導遊講解,讓他提示你去想象;一是發揮我們自己的想象力,引導孩子展開想象。

武夷山的大紅袍為何如此神奇,您知道其中的美妙傳說嗎?

雲南石林的阿詩瑪傳說早已聞名天下,你見過石頭版的阿詩瑪嗎?

漓江岸邊的九馬畫山、亞洲第一洞豐魚岩內詭異的鍾乳石柱,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就無法欣賞大自然這些鬼斧神工的傑作。

想象能力哪裏來?靠頭腦中貯存的諸多表象資源。一個孩子認識的事物越多,想象的空間就越廣闊,如果孩子的見識麵有限,接觸麵狹窄,就無法養成良好的想象習慣,也就缺乏想象的能力。一個缺乏想象力的人,不僅作文寫不好,生活也少了許多情趣。

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就要幫助孩子積累生活閱曆,平時多帶孩子到附近的山水風光處轉轉,多積累感知材料,包括在電視裏看到的故事與傳說,多參加音樂、舞蹈、體育、科技、小製作、書法、美術等活動;多討論問題;多用左側身體、開發右腦。

在此基礎上,教孩子根據事物之間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對的特點,進行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表及裏的思考。引導孩子通過對兩種以上事物之間存在的關聯性與可比性,去擴展大腦中固有的思維,使其由舊見新,由已知推未知,從而獲得更多的設想、預見和推測。

這種訓練做多了,孩子自然會有豐富的空間感和想象力。

當導遊告訴我們這是“定海神針”、那是“石猴觀海”,這是“貴妃行宮”、那是“天狗吞月”時,我們的孩子如果熟悉動物、熟知傳說,是不是可以在瞬間反應過來,聽懂導遊的介紹。天長日久,孩子們就可以自己創造很多的想象詞,安在他看到的自然景觀上。

想象力給予孩子最直接、最受用的就是提高寫作能力。孩子們天天關在學校、家裏,接觸不到千姿百態的客觀世界,想象力就將日益枯竭,遣詞造句的能力無法提高,寫作文就成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了。

在與大自然接觸中,家長還要培養孩子一種探究精神。一些自然現象都是生動的地理教科書。不管孩子是否理解都不要緊,隻要孩子對自然奇觀、自然奧秘產生好奇心就是一種收獲。

兒子學習地理知識的濃厚興趣,就是在不斷與大自然接觸中得到鞏固與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