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感受大學生活
2002年,兒子已經超額完成旅遊計劃,春節去越南,暑假去英國。十一期間,母校召開武漢大學生1977、1978級校友畢業20周年紀念大會,我和先生都要參加。不能把兒子一個人留在廈門,於是我們帶著兒子去見見同學中的各路“高人”。
1977、1978級是我國恢複高考製度的頭兩批大學生,彙聚了十來年積壓下來的精英人才,當時高考錄取比例極低,100人中才招2個人。
1982年畢業時,正逢國家改革開放,急需各類人才,這批大學生有了用武之地。經過二十年奮鬥,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走上了重要崗位。各校非常重視這批校友,相繼舉辦了不同規模的紀念活動。把兒子帶到這種活動中,可以提前感受大學生活。
2002年10月3日上午,我們按係排隊走進當年經常看電影的小操場。小操場坐滿了1500名當年的學生,還有我兒子這樣的下一代。主席台上有老校友、當年的教育部部長劉西堯。時任校長侯傑昌老師講話,他介紹武大現在的基本情況,又盛讚了這兩級學生。兒子和他表弟坐在我們這些大人中間,感受著一種特殊的氛圍。
在我的同班同學中,幹得出色的人不在少數,政府官員、作家、編輯、記者、學者、教授、商人都有,許多人在自己的行業裏小有名氣。
兒子和我們這些同學一起玩了五天,長了不少見識,學到了很多別的場合學不到的東西。我們同學身上那種勤奮努力、善於思考的精神和純潔友好的情誼,給兒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學校與係裏的紀念活動結束後,我們班開始了自己的行程,到三峽大壩參觀,到九畹溪漂流。
喝烈酒鬥寒冷
第一次去三峽大壩。車行大壩工程附近,我們都被大壩的恢宏氣勢所震撼。對這項浩大的工程我們並不陌生,早已通過電視有所了解,可現場的情景,還是讓我們感到人改造自然不可思議的強大能力。
秭歸是古代美女王昭君的故鄉,九畹溪就深藏在美女家鄉的眾山中。在秭歸新縣城休息一晚後,我們便驅車前往九畹溪。一路上,導遊對九畹溪美麗動人的傳說娓娓道來,更加勾起了我們對她的向往。
九畹溪之行的重頭戲是在這條即將消失的曆史古溪裏的漂流。畢竟已是山裏的秋天,氣溫有些低,一些身體不太好的同學早就打了退堂鼓,不去漂流了。
但還有許多勇敢者決定下水一試,兒子也不落後,說他也想去漂流。
我沒多想就滿口答應了:好啊!我當然要支持兒子,這是個多麼好的鍛煉身體、磨練意誌的機會啊!
午餐時,那些想漂流的同學都喝了些烈性的酒,我們帶來的金門高粱也派上了用場。那天為兒子破例,讓他喝了點酒。大家舉著杯互相壯行著,好像真的是臨危受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