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一種投資
媽媽在兒子所有的旅遊中,英國遊可以說是最昂貴的,平均一天耗資近千元人民幣。從投資學的角度來說,要以相對的收益來判斷。如果投入低,收獲更少,這種投入就過高了;如果投入高,收益超過了投入,那麼這種投入是值得的。
其實孩子的教育就是一種投資,這種投資越早越好,投資收益比越高越好。通過旅遊來培養孩子,是我對兒子教育投入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英國三周的遊學應該說是很超值的,這不僅表現在兒子英語水平的提高、對英國風土人情有所了解、開闊了眼界等方麵。更重要的是,兒子提高了自信,有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勇敢與魄力。英國遊學回來,兒子性格完全變了,組織能力也有了提高。
初中畢業時,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做成長記錄袋,除自我評價外,每個人還要對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同學們寫給兒子的評語充滿了讚美之詞,說他有“愛因斯坦的頭腦,周恩來的口才,羅斯福的氣度,長跑健將的身材,廣泛的愛好和無可挑剔的魅力”等。
雖說有些誇張,但也表現出了同學們對他的好感與欽佩。
兒子當上了小隊長
初中第一學期,兒子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年級第二名的好成績。學習成績的年級排名上升得很快,可性格還在慢慢調整中。
初一下學期開學不久,廈門一家專門從事出國留學服務機構,來學校推介暑期英國遊學項目。我覺得不錯,是一個讓兒子開闊眼界、鍛煉能力和調整性格的好機會。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兒子,可兒子沒有馬上回答我,有些猶豫。他畢竟沒有走過那麼遠的地方。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還要用英文上課、與別人交流,這個挑戰太大了。我先生也擔心孩子小,語言不過關,收不到預期效果,花那麼多錢是否值得。
我的想法要讓父子倆接受,需要有一個過程。我對他們說,不急著決定,我們可以先了解再說。
學校召集家長開會,先由英國領事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活動內容、組織機構情況等。為調動學生的興趣,組織者還拿出幾件印有英國遊學標記的T恤衫作為獎品讓學生回答問題。兒子搶答對了一題有關英國地理的提問,得到了一件T恤,這讓他很高興,一下子拉近了他與英國的距離。到最後截止報名時,兒子終於同意了。
看到兒子願意去,先生也沒反對,隻是提醒兒子要好好準備英語,多學點東西回來。
事有湊巧,出國前在機場集合時,兒子所在隊的高年級的同學還沒到,帶隊老師一看兒子個頭比較高,就點名讓他做小隊長。當時兒子是初一學生,在出訪團中年齡最小,同行的有高一、高二的學長。
別看隻是一個小隊長,可要管的事多著呢。什麼收發護照啊、辦理行李托運啊、轉機登機啊、道路安全啊、飲食衛生啊,反正一路上需要做的事,都得由這個小隊長去張羅,很有“實權”,也很鍛煉人。
回來後,老師對兒子這個小隊長的評價是,很肯幹,很能幹。
要知道這之前,兒子連班長都不太敢去競選,更別說管比他大的孩子。英國之行讓兒子自信心大增,隨後初二、初三的表現漸進佳境,初三時,兒子與高中同學同台競選,當上了校學生會副主席,被評為省三好學生。
兒子在一篇題為《老師,謝謝您》的作文裏,描述了這次英國行任小隊長給他的影響,由衷地說出“老師,謝謝您”的心裏話。
他雖然是臨時隨機被老師點名當上小隊長的,但老師相信人是有潛力,也相信被挑出來的學生是不會辜負老師期望的。老師的信任,激發了兒子的潛力,在20多天的遊學裏,兒子真正成長起來了。
其實讓孩子進步與成長,是需要契機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多為孩子提供這樣的機會。當孩子得到別人信任,特別是老師信任時,他會盡力做到最好的。
多與世界同齡孩子交流
去英國遊學,行前的英語準備是不能少的。為此,兒子突擊背了一些單詞,還閱讀了有關英國的書籍。
英國辦遊學已有多年,一套運行模式非常成熟與完善。他們招收各國學生,根據學生國籍和英語測試,把不同洲、不同國家英語水平接近的孩子分配在一個班級,給孩子一個與世界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國際化程度非常高。
兒子所在班級的同學來自日本、韓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有次課間,幾個孩子爭搶著在黑板上畫本國地圖。兒子畫了一幅很大的中國地圖,有個以色列的孩子不服氣說,為什麼要把中國畫這麼大,隨後也把他們國家畫得很大。
他們去英國的時候,是日韓世界杯結束不久,大家對韓國學生不太友好,認為他們國家作為主辦國得到太多的照顧,對意大利的孩子卻很同情,因為意大利在那屆世界杯上,遭遇了許多不公平待遇。這就是孩子們的是非觀。
在與世界各國孩子的交流中,兒子同樣找到了自信,也學到了他國孩子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