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進京為趕考
媽媽2003年,兒子第一次來北京,是個觀光客;2006年,兒子第二次來北京,是位趕考者。
時隔三年多,兒子的角色在轉變,已經由一名幼稚的少年成長為一名有誌青年。
在漫長的數學競賽道路上,兒子終於如願跑到了終點。進入高中後,兒子參加了許多不同級別的數學競賽,取得了一係列成績:高一時得過省級競賽全省第一,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二等獎;高三時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
同時,兒子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沒有放鬆,年段排名最終保持在前三位。當北京大學提前招生名額下達給學校時,兒子獲得了一個寶貴的參加選拔考試的資格,數學競賽還沒歇口氣,就又投入到緊張的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的備考中。
與高考不同,各個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都有自己的要求,北京大學對考生提出綜合素質要求:包括分析問題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團隊合作能力、人生規劃能力、專業意向能力、良好行為舉止、健康心理素質等。
那年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福建省獲得筆試資格的考生有83位,最終到北京參加麵試的有30多個,兒子不僅排名其中,而且筆試成績位列第一。
這一成績,無疑大大激發了兒子的自信,對於即將到來的麵試充滿了信心。
從小學到中學的性格調整,為兒子快速成長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初三競選上校學生會副主席,高中又競選上校學生主席,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又有了新的飛躍;加上喜愛唱歌,曾位列校園十佳歌手三甲;這一切,都為兒子決勝麵試帶來了強大的自信。
首次滑冰未名湖
2006年12月30日,北京迎來了那年冬天的第一場雪。我和兒子早上八點多出門,一派銀裝素裹的景象把我們震住了,放眼望去,北京大學真美啊!
兒子雖然出生在武漢,出生時天上下著大雪,但那時他太小對雪無法感受和記憶。對兒子來說,這是他見到的“第一場雪”。他非常高興,玩弄著手上的雪往學校報到的地方走去。
辦完麵試報道手續,知道兒子是第二天的第一批考生後,我們就迫不急待地到已經結冰的未名湖上玩。我們各自租了一輛滑車,撐著滑杆,在未名湖上滑了起來。
兒子雖說是第一次滑冰,但滑得還是不錯的。
剛開始,我們的手都裸露在外麵實在是冷,滑了一陣後,身上開始熱了,手也暖和了起來。我們玩累了,停在湖中央欣賞起名聞遐邇的未名湖來。隻見未名湖成了偌大個溜冰場,白雪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珠子掛在樹枝上,遠處的博雅塔在白雪的映襯下非常秀美。
兒子玩得特別開心,沒想到臨考前還有這樣一次徹底放鬆,真是比專門去旅遊還瀟灑與浪漫。
下午參加學校的考前政策說明會。北京大學招生辦主任劉明利告訴我們,自主招生從2003年開始在全國22所高校進行,2006年起,保送生也要參加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