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最佳目標在哪兒—如何選擇旅遊目的地(1 / 3)

適當地趕熱鬧

2010年5月1日開幕的上海世博會,舉世矚目,世界各國的自然、人文、科技精華都會在世博會上展示,大有日行萬裏、看遍世界的痛快。

因此,2010年的暑假,是孩子們參觀世博的最好時機。

2009年11月,我就在郵局世博門票供銷點購買了兩張門票,準備第二年暑假跟兒子一起去開開眼界。

2010年春,就有家長問我這個暑假是帶孩子去九寨溝玩呢,還是去香港玩?我很驚訝地反問,你們為什麼不帶孩子去上海看世博?九寨溝和香港都好玩,但什麼時候都可以去,不一定是今年。

2010年暑假遊玩的目標當然是上海,是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隻有184天,家門口的世博不看,難道要千裏迢迢跑到國外看,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更要緊的是,孩子將失去一次高效看世界的機會,這種損失對孩子來說是不可彌補的。

所以2010年整個暑假,我多次組織夏令營,帶孩子到上海看世博。

這是趕熱鬧的一個原因。

另一方麵,因為這些熱鬧是國家行為,所以媒體能給予極大關注,投入大量宣傳。媒體不停的宣傳,引起民眾的關注,自然也會引起孩子們的關注,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這是我們家長費多少口舌都無法辦到的事。

家長教育孩子的秘訣之一就是要會借力,順勢而為。一旦孩子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家長的許多想法就能得到孩子的響應與配合。這是趕熱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回歸前看香港、1999年參觀昆明世界園林博覽會、三峽工程完工前遊三峽、與藏民一起過新年、2008年去北京看奧運會等,雖說都在趕熱鬧,但絕對值得,因為這些特別的經曆,會給孩子帶來特殊感受,極大豐富孩子的人生,成為他“這一個”成長的獨特元素。

1999年雲南遊,兒子的收獲是多方麵的。

那段時間,電視新聞天天報道世界園藝博覽會消息,兒子每條不落地看,祈盼著能到現場去看。聽去過的人說,這時去雲南,是花錢買罪受,所以我遲遲沒有做出行的安排。還算有緣,離開學隻有八天,我正好有出差機會。

聽說要帶他去昆明,兒子高興得睡不著覺。七天遊玩下來,他都不覺累,堅持每天寫日記,共寫了5000多字。日記對遊玩過程有較詳細的描繪外,更多的是抒發個人感受,以及園博會給他帶來的影響。

那年兒子才十歲,他在日記裏寫道:“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我們要去看‘99昆明園博會’了!這屆園博會,是中國第一次舉辦的世界性園藝博覽會”。

這就是趕熱鬧的好處,讓孩子激動,充滿激情,有寫作衝動和表達欲望。

性價比是否最優

確定目的地後,就要考慮出行方式,讓性價比達到最優。根據自己的需要,可選擇自助遊、跟旅行社遊和參加夏令營。

從孩子受教育的角度來說,參加夏令營比較合適。決定參加夏令營後,再比較哪個夏令營教育元素多,給孩子和家長的收獲大。有的夏令營,請來名牌大學的學生做輔導員,這些輔導員對孩子有種示範效果;有的夏令營加入家庭教育元素,使一趟旅行成為兩代人間、家長間、師生間互相交流、學習的平台。

性價比是否優,主要看價格、景點等級與數量、食宿標準、購物次數、自費項目,等等。出門長見識,大交通的錢花了,就不要計較一些小錢,該花時一定要花,像那些本地沒有的特色演出是值得一看的,如桂林的《印象劉三姐》,麗江的《印象麗江》等。

性價比還要看投入產出比,花一分錢,是否有比這份錢多的收獲。

兒子初一到英國遊學價格雖然昂貴,但收獲也很大,為他後麵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把旅遊納入教育投資範疇,按國內遊平均花費2000~3000元之間計算,一年一次,一般家庭都承擔得起。旅遊行知教育具有超前性和廣泛性特點,孩子除了可以學到相應的知識外,還能得到身體與精神的雙豐收。如果把教育資金全部投入到各類文化課的補習上,會加速孩子身心的疲憊,而補習效果自然也就有限。

兒子幾乎沒參加什麼培訓班、補習班,省下來的培訓費用在走萬裏路上,獲得的豐厚回報,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考慮年齡與成長需要

要充分發揮旅遊寓教育於遊玩中的功能,出遊目的地選擇還要考慮孩子的年齡、接受程度與成長需要。

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通過自身的感觀去感知外麵的世界,適合以玩為主,科技館這類以參與、觸摸為主的場所比較合適。稍大點的孩子,帶他們遊玩名川大山等自然景觀。欣賞山水是訓練孩子們的觀察力與想象力的。

小學高年段可以進行勵誌教育,遊覽名人故居,看成功人士的成長軌跡。初中階段選擇一、兩個境外遊的線路,把孩子視野引向世界。高中階段,由於學業繁忙,適當利用寒暑假出去走走,放鬆心情是很有必要的。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下的孩子,往往會在關鍵考試中表現失常。平時成績很好的孩子,在高考最後一搏中考砸的現象時有發生,就是因為這些孩子壓力過大精神太緊張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