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打無把握之仗。帶孩子旅遊想獲得一些收獲,行前的案頭工作和各種準備很有必要。
行前案頭工作——搜集資料
我們旅遊目的地位於何方?那裏有什麼樣的自然景觀、曆史沿革、風土人情、名人故事,社會經濟狀況如何,教育水平、醫療水平怎樣,與孩子同齡人在生活上有差別嗎?
隻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或對孩子有用的內容,盡可能搜集起來。
在未出門前,先到旅遊目的地神遊一番,既調動了孩子的好奇心,又為到實地去體驗做了準備。資料收集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提高的過程。旅遊過後,這些資料又是孩子寫遊記的基本素材。
如果每個地方都能這麼紮紮實實地走一遍,孩子不僅儲存了許多有用的知識,而且對社會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有利於拓展孩子的視野與思維。
列行李清單學自立
教孩子搜集資料的同時,也要教孩子學會列行李清單。孩子可以按生活用品、學習用品、換洗衣物等來分類。
根據分類,把一項項內容寫出來,再對照著把實物拿出來。
別忘了教孩子準備一雙走路舒適的鞋子,許多孩子沒注意旅行對鞋子的要求,穿了雙或硬或緊的鞋子,結果沒多久,腳就無法行走了。遮陽的帽子、擋雨的傘不能忘;防暑防寒的物品要想周全。
冬天到北方去,注意帶一個防寒相機,否則拍一會兒,相機就沒電了。我曾專門到哈爾濱去感受零下20度~30度的滋味,也有點挑戰自我的意思,結果是我經受了考驗,相機卻“撒嬌”不幹活了。
記得那天,我從哈爾濱坐3小時車到亞布力,到亞布力後再坐纜車上山,最後還要坐四麵透風的吊籃,到海拔1300米處看雪海奇觀。好不容易挨凍受寒來到零下30度的山上,看到自己難得一見的蒼茫雪海想多拍些照片,可相機卻拒絕工作,沒電了。
頭天晚上我明明充足了電,為什麼會沒電呢?
這麼冷的地方,這輩子恐怕不會來第二次了,總得留下照片做紀念吧。可問了半天,山上沒有照相服務,有錢也不管用。這個教訓讓我一輩子都不會忘。
外出旅遊,一定會拍很多照片,相應地要帶些色彩鮮豔些的衣服,讓孩子與風景融為一體。帶水壺,路上要多喝水。還要帶兩隻筆一個本,把路上聽到、看到和自己感悟到的有意思的東西記錄下來。
每次出門都這樣做,孩子會變成一個專業的旅行家了。
做消費預算學理財
雖說孩子沒有經濟來源,一般不會去管財務上的事,但作為旅遊行知教育內容之一,家長可以對孩子實施財商教育,教孩子做一個出門消費的預算。
按旅行社所報的行程一項項列過去,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消費,哪些地方的消費是可有可無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每項累加起來,如果費用不是很高,這個預算通過;如果費用過高,就將可要可不要的消費砍掉一些。
這麼排下來,由孩子負責支出,當小管家,家長隻是負責保管一下錢財。
孩子知道了用錢不能像開水龍頭,想打多大就打多大,要學會精打細算,細水長流。一個學會控製消費的孩子,就學會了未來理財的生存本領。現在有多少80後是月光族?上半月當皇帝,下半月做乞丐;又有多少人是啃老族,生活不能獨立。
以在上海世博用餐為例。
一般來說,園內的消費比較貴,隨便買點吃的就要二三十元,如果正式用餐,還會更貴,一般在百元左右,貴的有二三百元。但也可以自帶幹糧,花費不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