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親戚朋友介紹旅遊趣聞
該看的、該吃的、該玩的都看了、吃了、玩了,回家後總不能把這些掖在肚子裏浪費掉吧,是不是該把自己旅遊行程的軼聞趣事,跟親戚朋友分享一下呢。一來不自私,讓沒有時間和條件的人間接享受旅遊的快樂,更重要的是通過孩子的講解,進一步加深旅遊印象,訓練口才。
兒子旅遊完後常會跟他的小夥伴講旅行中的事情,講到高興的地方,兒子的語言特別流暢,要知道兒子很小的時候曾經有些口吃。小夥伴聽完兒子的講述,會露出羨慕的眼光,這種眼光鼓勵著兒子講更多有意思的事情。由於是講述自己親身經曆的事,講起來神態與語言特別生動,富有感染力。
一個孩子反複經曆這樣的過程,口才自然就練出來了。
用文筆讓更多人分享
對身邊的人講畢竟時間與精力有限,我就鼓勵兒子把他所見所講記下來,形成文字,讓更多人了解與分享。
實際上,這是孩子成長中很重要的一環,這樣的文字是孩子的成長記錄與成長資本積累,在文字組織過程中,孩子對自己所經曆的事進行思考。一旦這種思考習慣養成,就會變成一股巨大的能量,使自己成長為一個愛思考、會思考的人。
一個人具備了這種能力,課本上的學習,就很容易了。
即使是流水賬式的記下旅遊經曆與思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文字仍然有史料價值。我們能寫這本書,就是因為兒子已經寫下了五萬多字的旅遊日記。
有位初三的冬令營營員坦誠地對我說:“其實我是蠻不情願寫作文的,畢竟平時在學校寫得快要吐血了,還要再寫五篇日誌,著實夠累的……但是在寫之後才真正感受到,隻有真正把心裏的想法寫出來,用筆記錄下來,才會成為永恒的記憶。”這位營員寫了三千多字的日記,文中有許多感人的地方,是篇好文章,也是這位同學自己的一筆精神財富。
輕鬆完成假期作文
每年放假,學校都要布置若幹篇作文,出去玩一趟,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要幾篇寫幾篇,輕鬆搞定。
由於兒子有外出旅遊寫日記的習慣,小學語文老師了解這點,所以常在作文後麵批這樣的文字,比如說作文寫得很好,讓老師了解了某某地方,或者說,你的作文讓老師開了眼界,期待著下一篇。看到老師如此評價,兒子往往會高興半天,琢磨著下一篇寫什麼。
我知道這是高明老師培養學生的一種技巧,老師的見識當然高過學生,她這麼批改,是想鼓勵學生更熱愛寫作,確實很有效果。
在小學五年級時,兒子對寫作入了迷,上課寫、下課寫,語文課寫、數學課也寫,有段時間回家吃完飯就關起門寫。寫了篇六千多字的科幻作文,兩篇幾萬字的半文言文小說。有篇以自己與同學為主人公的小說,很受同學歡迎。每天午飯時,那些在學校一起吃飯的同學就會問兒子寫到哪兒了,有沒有把自己寫進去。這篇小說成了同學們最喜歡的精神食糧。
為成長積累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