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伊勢到京都要走山路,途徑幾個小藩國,關隘重重,盤查甚嚴。好在有一橋家的關牒在身,路上倒是沒有耽誤時間。二十四日傍晚,二人終於到達京都。
此刻的京都,正處在黑雲壓城的境況。各種政治勢力犬牙交錯,圍繞著權利的重新配置,竟相發力。古城上空堆集著厚重的雲層,能量超負荷累積,時有狂飆掠過。
這座千年帝都本來是個幽靜的去處。公元794年,桓武天皇為革新朝政,將國都由山城長岡(即今京都市西郊)遷到這裏,希望獲得平安、吉利、安寧與和平,定名為平安京,從此真正開創了日本曆史上的平安時代。京都的建築風格效仿中國唐代的洛陽和長安,最大程度保存了盛唐城池風貌。京都有數百間有名的神社、神閣和古寺名刹,擁有日本二成以上的國寶。這些曆史饋遺,雖然也受到戰亂侵擾,但由於一帝千年不變,古城得到及時修複和完整保存,成為一種活著的化石。京都的寧靜,在江戶末期被攪動了。
自從將軍開設幕府以來,日本天皇實際上就是名譽國家元首,國家治理權利被幕府獨攬,皇宮倒是落個清靜。“尊王攘夷”運動掀起以後,爭取天皇支持,利用天皇為自己說話,甚至“挾天子以令諸侯”者大有人在。一向被冷落的皇宮頓時鬧熱起來,各路人馬走馬燈似的朝拜天皇。散布在大人物周圍還有一大批武士或浪人,百姓稱之為“天誅黨”,他們憑著自己的政治情感來擁護或反對某一政治勢力,這些人三五成群糾結在一起,或頭戴雨笠,或身披鬥蓬,吆街走巷,專門從事暗殺行動。相對出現的,是幕府為了維護統治也招募了一批武藝高強的武士、浪人,成立專門對付他們的“新選組”。兩個以殺戮為目的的組織在京都追來趕去,經常有某一派別的大人物橫屍街頭,鬧得京城是腥風血雨、雞犬不寧。
榮一二人經人指點,徑直來到一橋駐京都的臨時官邸,門通報了名字,平岡很快就來到門房。見到他們,平岡依舊用平靜的口吻說,我想你們會來的,你們暫且先住下,一橋大人近期出差,等大人回京後再作安排。說著,讓門人把他倆領到一處僻靜的旅店安頓下來。店家照顧周到又極為謹慎,先期也住了一些年青人,一問,都是平岡安置過來的。榮一和喜作不禁又對平岡的做人做事功夫加深了一層敬佩。
轉眼就到新的一年了,元治元年,也就是1864年。一橋官邸遷移至離皇宮很近的三條橋附近,榮一們也隨之遷移到一個“久茶”的旅店裏。不幾天,平岡傳話召見二人。
平岡說,二位千裏迢迢從江戶追隨到京都,其精神實為可嘉,我也很欣賞二位。有一點需要給二位說明,一橋家不同其它藩主,用人甚為嚴格,人事均由幕府調派或是一橋大人親定。盡管大人對我很信任,大小事務交與我打理,但是作為管家對人事不可擅自僭越。如果二位真心追隨大人,可先書寫一個申請,然後我來安排你們走一個程序。說完後,讓他們回去先考慮清楚。
兄弟二人回到旅館,結合在京都這段所見所聞,對一橋和平岡的情況進行了一番認真梳理:
一橋大人即一橋慶喜,原是“禦三家”之一的水戶藩主德川齊昭第7子,1847年過繼到“禦三卿”一橋家後,改用此名。所謂“禦三家”,即是德川家康在建立幕府初期,把全日本各地的大名按照與德川家的親疏關係分為三級。最親密的大名是與德川家有血緣關係的,他把江戶附近土地封給自己的親屬,稱為“親藩大名”。其中以德川家康的九男德川義直,十男德川賴宣,和十一男德川賴房最親,稱為“禦三家”。如果將軍無子,便會從“禦三家”中挑選一合適對象,過繼給將軍作養子來繼承將軍職位。禦三家封地在紀伊、水戶、尾張,稱紀伊德川家、水戶德川家和尾張德川家。
所謂“禦三卿”,由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創定。為德川家嫡係一族,姓氏分別為田安、一橋、清水,封地散布在各處天領內,各領10萬石。“禦三卿”同樣可以在將軍無子嗣時推薦繼承人。
因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病弱無子,故圍繞將軍繼嗣問題,統治階層內部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形成了兩派。改革派根據英明、聲望和年長三原則,推選一橋慶喜;而以大老(江戶時代幕府有時在老中之上設大老一人)井伊直弼為首的保守派卻擁立年僅8歲的紀州藩主德川慶福。將軍家定也討厭慶喜,因為家定的父親、第12代將軍家慶非常喜歡慶喜,認為慶喜將來可以擔當大任。所以家定暗中把慶喜作為要取代自己的競爭對象。家定夫人也擔心,如果慶喜當了將軍,就會把水戶那種簡樸節約的風氣帶進將軍府邸,自己就再也不能過奢侈腐化的生活了。而井伊直弼是一個權力欲望很重的人,擔心一旦慶喜當了將軍,自己再也不能把持朝政了。所以他寧願選擇不明事理的8歲孩童德川慶福,而不讚成英明果斷的慶喜為將軍繼承人,鼓吹:“天下之和平,在於大將軍家之威德,而不在於賢與愚。此實我國之風氣,而與外國不同者也。然今舍血統相近之人而另有發現,則近似外國作法,而非尊重正統之我國風氣。”1858年6月25日,幕府公布了家茂(慶福改名)為將軍繼嗣的決定,並且對慶喜及其擁立者進行行政處分。8月14日,將軍家定病逝。然而井伊直弼卻秘不發喪,直到9月14日,即相隔一個月才宣布將軍的死訊。井伊直弼為了滿足個人權力欲望而置國家利益不顧的做法,引起了改革派武士的強烈不滿,直接引發了1860年3月3日井伊直弼被殺的櫻田門事變。櫻田門事變之後,在“一橋派”的運作下,解除了對一橋慶喜的處分,促使天皇又親自下詔任命為“將軍後見職”。所謂“後見職”,就是“未成年者的監護人”。因此,“將軍後見職”是指將軍在未成年時,輔佐幼年將軍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