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將 第一百一十二章:天下名將(1 / 3)

雪龍江之戰十日之後。

碧珊海國結盟青川逐鹿中原的消息席卷了整個蒼歧大地。各方震動之時身處激流中心的青川與滄瀾開始了攸關生死的較量。青川與碧珊聯軍方麵,二十餘萬軍隊偷襲玄州瀾州連破毫無防備的滄瀾大小城池九座。切斷了從臨雲關至赤勒城的一切供給線。擁有強大水師為後盾的聯軍並沒有南下直搗滄瀾國本滄州腹地,而是選擇沿路北上直奔幽玄戰場。其行軍意圖自是要掀起一場驚天決戰。

與此同時,赤勒城以北的幽州前線,青川聯軍兵力集結已近六十萬之數。龐大的軍陣在赤勒城前連營數百裏,漸漸對滄瀾北伐孤師形成了南北合圍之勢。琴羽原上陳兵百萬,再一次把世人目光吸引到了此處。

風流湧動之時,青川元老會下達了一封令人震驚的任命書。資曆尚淺的七城軍都統伯河晉升為青川軍副都統,同時也被推上了聯軍青川方麵統帥的位置。隻有少數人知道這封任命背後究竟暗藏著什麼樣的深意。知情者透露,在這封任命下達之前,本就貌合神離的元老會各方在一夜會議之中幾乎翻臉,現任青川軍正職大都統——寒嶺族人耶律鐸更是佩劍衝撞元老會首席元老忽安,議席被弄得一片狼藉。

而那夜過後,耶律鐸被青川皇帝單邪和下詔以捍衛京城為由召返青川帝都,三軍帥印被交到了首席元老忽安的手中,這位執掌風雲的老人再一次用無可比擬的權威壓下了一切質疑和異動將伯河送上了青川軍職最高的大都統之位。

不管如何,青川方麵終究敲定了大決戰的統帥和戰略,隻等合圍之勢漸成。便要向滄瀾軍隊發起毀滅的打擊。

激流的另外一頭,世人猜測滄瀾軍留兵斷後揮師撤離的景況並沒有出現。

麵對兩倍兵力合圍,滄瀾軍陣的反應出奇的緩慢。一天過去,兩天過去。赤勒城周圍的四十萬滄瀾軍絲毫沒有整裝撤離的動靜,反是在兩天的時間裏將大軍散在了赤勒城周圍。綿延的軍帳如雨後春筍般冒在了雪原之上,兵行往來,利用平原無法俯瞰的地利完全隔絕了青川斥候對全局的偵測。

麵對這樣反常的調動青川和碧珊國聯軍既是疑惑又是興奮。再過兩天滄瀾軍就失去了撤退的最後時機。自從滄瀾人進攻青川打了幾次勝仗以來,似乎這些南人對於自己手中軍隊的戰力有了盲目的樂觀。不動如山或許是妙招,可是聯軍更相信在即將到來的風暴之下就算是山嶽也要崩塌在前。

於是聯軍將領紛紛提議等待兩日合圍而戰,這道大勢所趨的命令卻被兩個人否定了。

其中一個是掌青川三軍帥印的伯河,另一個人便是碧珊國大軍統帥安陽王秦越。

他們兩人沒有商量過對策,都隻對自己麾下的將領士兵傳達了一個簡單的命令。這兩個來自於不同人口中的命令卻是一模一樣,這不謀而合的一幕讓兩人都感到了一絲慶幸——看來對方都不是沒有腦子的人。

這個命令隻有一個字,那便是打!傳達下來對於聯軍雙方自然還有別的意思。對於縱橫草原的青川來說,便是打。而對於不善陸戰碧珊國而說,是協助打。

於是聯軍出動了。伯河與秦越短暫的會了一次麵,聯軍便出動了五萬人的兵力作為試探。其中青川軍鐵騎四萬,碧珊國輕騎一萬。

說是試探,其目的就是騷擾正在不知作何布局的滄瀾軍。隻要打亂敵人的陣腳,那麼不論敵人是在修建工事還是暗度陳倉都將露出端倪。

可是滄瀾人的陣腳並沒有被打亂。浩浩蕩蕩五萬騎兵日出而發卻在兩個時辰不到的時間裏去而複返,和出發時的軍容鼎盛不同,這支軍隊回歸之時已經變成了一支殘破之師。

聯軍想要試探,滄瀾軍想要的卻不是被試探。

五萬聯軍帶著任務走到半途就遇到了迎麵而來的滄瀾騎兵,敵人氣勢洶洶似是早有預謀。十萬滄瀾騎兵在雪原上逆著風鋪天蓋地殺了過來。

聯軍來不及掉頭倉促迎戰,兵力五萬對十萬。雙方將領差距更是有些離譜,一位七城軍將領和一位碧珊國先鋒將軍遭遇了滄瀾統帥葉炎,靖川將軍君天離。隨在兩位正副統帥身後的還有吳駿,沈鳶這些堪稱名將的男人。

聯軍敗了,敗得有些慘不忍睹。五萬人丟了近半才極其狼狽地回到聯軍陣地。滄瀾軍追擊十裏最後揚長而去。

這一仗是開戰以來輸得最莫名其妙的一仗,所有人都沒有回過神來。明明那甕中被困的鱉是滄瀾軍,怎麼決戰還在醞釀之中,那些本應固守或者撤退的敵人卻像馬上就要奪取勝利果實一般瘋狂?

聯軍高層開始疑惑了。難道滄瀾人真的就想在這平原中和號稱百萬的聯軍決一雌雄?

秦越也有些疑惑了。他原本想象的戰局應當是青川和滄瀾打打停停,自己利用水師的優勢在滄瀾南撤的各段運兵攔截,這應當是一場阻攔與破境的較量。沒想到敵人就這麼像樁子一樣釘在了赤勒城邊,既是不動卻又帶著殺意。

這究竟是必死?還是必勝的決心?

唯一沒有疑惑的人是伯河。即使在消息傳來的時候柳淺在他身邊做了無數個猜測。可是他知道,決戰就要在此地進行了。

葉炎君天離同時領兵出戰,滄瀾軍為了攔截一支先鋒軍就作此動員。這樣的命令是誰才能夠下達?

伯河笑了,他不知道是戰意沸騰還是如釋重負。

他一直忌憚,忌憚滄瀾軍背後最傑出的指揮者,此時他的忌憚已經從背後來到了台前。

那個曾經掛帥的太子,如今的滄瀾皇帝,終於親自出手了!

不論如何,這是一場盛宴的到來。

當晚,初嚐一敗的聯軍舉行了第一次兩方統帥皆在的軍事會議。伯河與秦越隻是私下交換了片刻的意見便各自與旗下將領吩咐了任務。將領們來不及抱怨自己被無視,也來不及感歎這兩個怪異的統帥下達命令如此草率。因為這些任務實在太緊迫,緊迫到會議直接被解散,所有將領立馬要趕回自己鎮守的營寨。

漫漫長夜,原本在赤勒城北方五十裏駐紮的青川碧珊六十萬聯軍開始收營撤寨。在雪原上井井有條的化成了三支氣勢磅礴的隊伍。左右兩翼各十萬人,分取東西方向在雪原行軍。中軍足足四十萬人隨後進發,三支隊伍拿捏好了時間差,黎明之時將一齊對滄瀾軍成合圍之勢。

為了防止滄瀾軍趁聯軍立足未穩再次偷襲,行進得最晚路徑最短的中軍卻是行軍最快的一支。一旦滄瀾方麵想要再來一次偷襲戰術,那麼擁有絕對優勢的中軍既可正麵相迎也可分兵馳援。這一些周到的行軍之策自然是出自伯河之手。這讓原本還有些擔憂的安陽王秦越放心了幾分,卻也對這個盟友忌憚了幾分。

黎明,聯軍就位。

也是在朝陽升起的一刻。滄瀾軍也早早的等候著對手的到來。

看來滄瀾人是鐵了心不讓打擾。伯河看到嚴陣以待的滄瀾軍時心中便是這種想法。尤其是當看到敵軍帥旗之下那個蒼歧最年輕的將軍策馬陣前的時候。那場麵已然交代了這是一場雙方都誌在必得的戰爭。

隻是伯河還弄不明白滄瀾人究竟是在布局,還是利用布局的假象逼他提前決戰。

東邊和西邊也有與己方對峙的滄瀾軍規模約莫五六萬。讓股力量伯河也不禁皺眉,滄瀾軍的騎兵力量已經不知不覺膨脹到了這種地步。

伯河的猶豫沒有持續多久,不管對方究竟是真想一決高下還是故弄玄虛,自己統帥六十萬大軍到了陣前又豈有不戰的道理。他盯著滄瀾軍最前方的將領,想從他們的臉上看出什麼端倪。

可是他隻看到君天離滿臉的自信還有他身後那個沈鳶一臉吊兒郎當滿不在乎的樣子。

“打吧。”伯河對著柳淺還有副將查爾木道。查爾木領命下去,片刻之後青川軍開始了第一波的進攻。

東西北三個方向,聯軍派出的軍隊數目和滄瀾軍騎兵數目相仿。一則為逼對手全力以赴,二則優勢兵力隨時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