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0~1月新生寶寶營養大盤點(1 / 3)

嬰兒篇0~1歲寶寶的營養

從那嘹亮的第一聲啼哭到周歲時的蹣跚學步,隨著寶寶一天天地改變,一天天地長大,他帶給我們的常常是意外的欣喜,如何能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首先要做的是提前上堂營養課。

第一節 寶寶逐月成長檔案

一、寶寶生理發育特點

新生寶寶的體重

平時,我們所說的新生兒一般是指正常足月產的寶寶,正常體重在3~4千克之間,男寶寶通常比女寶寶略重一些。新生兒體重平均每天可增加30~40克,一個月內體重平均增加1千克左右。

新生寶寶的身高

正常足月產的新生兒一般身高在47.7~52厘米之間,平均為50厘米左右。男寶寶和女寶寶沒有明顯的差別,到滿月時男寶寶的身高平均約為54.5厘米,女寶寶的身高平均約為53.5厘米。

新生寶寶的頭圍

新生兒頭圍在33~35厘米之間。頭圍過大或過小的寶寶都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排除一些異常情況,如腦積水、小頭畸形等。滿月時,寶寶的頭圍平均增加2~3厘米,此時可達36~38厘米。

育兒金點子

頭圍增長是否正常,反映著大腦發育是否正常。爸爸媽媽最好請有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或醫生來進行測量,保證測量數值準確,才能根據數值正確分析。

新生寶寶的胸圍

新生兒的胸廓呈圓桶狀,即前後徑與左右徑幾乎相等。出生時,男嬰胸圍平均為32.3厘米,女嬰胸圍平均為32.2厘米。滿月時,男嬰胸圍平均為37.3厘米,女嬰胸圍平均為37厘米。

新生寶寶的囟門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的前囟門大約為1.5厘米×2厘米,外觀看上去前囟門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有時能看到脈搏跳動。在出生後的數月裏,前囟門會隨著頭圍的逐漸增大而略微增大,滿月時前囟門約為2厘米×2厘米。

後囟門很小,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出生時為0~1厘米。部分嬰兒滿月時後囟門已閉合,而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2~3個月時後囟門閉合。

新生寶寶的睡眠

早期新生兒每天睡眠時間比較長,一般可達20個小時以上;晚期新生兒每天睡眠時間會相對減少,一般為16~18個小時。隨著寶寶日齡的增長,睡眠時間會越來越短。

寶寶身體發育記錄卡

出生身高(厘米)出生胸圍(厘米)

出生體重(千克)出生前囟(厘米)

出生頭圍(厘米)出生後囟(厘米)

二、寶寶神經、心理發育特點

新生寶寶的視覺發育

新生兒一出生就有視覺能力,父母和寶寶對視是表達愛的重要方式。父母可以試著讓寶寶看自己的臉,因為寶寶的視聚調節能力差,所以最好的視聚距離是19厘米。還可以在20厘米處放一個紅色圓形玩具,然後上下或左右擺動玩具,寶寶會慢慢移動頭和眼睛追隨玩具。

新生寶寶的聽覺發育

1周以內的新生兒由於中耳鼓室尚未充盈空氣,加上外耳道有少量的羊水,會影響到聽力,所以在這段時間內,嬰兒的聽力相對差些。7天以後,以上的這些因素消失了,新生兒的聽覺敏感度就提高了。

育兒金點子

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如果能被及早發現,及早得到治療和訓練,聽力可能會完全恢複。

在寶寶睡醒狀態下,距其耳邊10厘米處輕輕搖動有響聲的小玩具,寶寶的頭會轉向發出響聲的方向。寶寶喜歡聽媽媽的聲音,不喜歡聽過響的聲音和噪聲,如果聽到過響的聲音或噪聲,寶寶的頭會轉到相反的方向,甚至用哭聲來抗議這種幹擾。媽媽在喂奶或護理時,隻要寶寶醒著,就要隨時隨地用親切的話語和寶寶說話交談,還可以給寶寶播放優美的音樂。

新生寶寶的味覺發育

新生兒的味覺發育已很完善,可對不同味道產生不同的反應。出生第一天,新生兒就能對不同濃度的糖水在吸吮強度和吸吮量上作出不同的反應,對甜一點的水吸吮力較強,吸的量也多些,對鹹、酸、苦等味道的水會有皺眉等不愉快的表情。

新生寶寶的嗅覺發育

新生兒的嗅覺比較發達,對於刺激性較強的氣味會做出本能的排斥反應,說明寶寶的嗅覺偏好與生俱來。並且,靈敏的嗅覺還能幫助寶寶分辨和尋覓長期聞到的味道,這也是寶寶在媽媽的懷抱中總能找到乳房位置的原因。

新生寶寶的觸覺發育

育兒金點子

胎兒在5~8周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了觸覺,到出生時觸覺已發育得很好,尤其是眼、前額、口周、手掌、足底部位,如觸及新生兒的口唇即可引起吸吮動作。

新生兒從生命的一開始就已有觸覺。當你抱起他時,他喜歡緊貼著你的身體,依偎著你。當寶寶哭時,父母抱起他,並且輕輕拍拍他,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滿足新生兒觸覺安慰的需要。新生兒對不同的溫度、濕度、物體的質地和疼痛都有觸覺感受能力。就是說,他們有冷熱和疼痛的感覺,喜歡接觸質地柔軟的物體。嘴唇和手是觸覺最靈敏的部位,輕輕地碰一碰,他就會立即作出反應。

新生寶寶的運動能力

新生兒已經有一定的運動能力,如會把手放到嘴邊,有的會吸吮自己的小手;四肢會做一些伸屈運動;當你和寶寶說話時,他會隨音節有節奏地運動,表現為轉頭、手上舉、伸腿等舞蹈動作;還會對說話者皺眉、凝視、微笑等。這些運動和語言的韻律是協調的,有時寶寶的手試圖去觸摸母親說話的嘴,實際上他是在用運動的方式和成人交往。新生兒還有一些反射性活動,如扶起直立時會交替向前邁步,扶坐時頭可豎立1~2秒或以上,俯臥時有爬的動作,嘴有覓食的活動,手有抓握動作等。

新生寶寶的心理發育

大多數人都認為:新生兒是個什麼也不懂,隻知道吃、喝、拉、撒、睡和哭鬧的小家夥。其實,新生兒是有自己的心理反應的。當寶寶把注意力集中在媽媽臉上的時候,寶寶的心跳會加快,還會突然擺動身體,嘴像魚嘴那樣動,這是寶寶試圖說話的最初表示。

新生兒會對如閃電等強光和巨大轟響作出皺眉頭、啼哭或停止活動等反應。鬧鍾響時,寶寶會仔細聽;寶寶會以啼哭來告訴父母他餓了或不舒服了;當寶寶被爸爸媽媽抱起、搖晃或者聽到親切的話語時,會安靜下來。

第二節 寶寶營養新觀念

一、母乳喂養

選擇合適的喂養方式

(1)母乳喂養

母乳(尤其是初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所以最適合寶寶的喂養方式就是母乳喂養。給寶寶喂奶的時間不固定,一般每隔3個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喂15分鍾左右即可。初乳對於寶寶來說十分珍貴,應讓新生兒盡量多次吸吮。

(2)人工喂養

人工喂養主要指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各種原因母親不能親自哺喂時,采用其他動物乳或代乳品替代母乳喂養嬰兒的喂養方式。

在媽媽不能為寶寶提供健康的乳汁或出現特殊情況不能進行母乳喂養時,可采用經衛生部門許可出售的配方奶粉來喂養寶寶,按指定食用方法進行喂養即可。每天喂8次,每3小時左右喂一次。

人工喂養應使用嬰兒配方奶粉,而不是牛奶。嬰兒配方奶粉又稱母乳化奶粉,是以牛乳、其他動物乳或其他動植物成分為基本原料,並添加了適合嬰兒生長發育的營養素,可放心為寶寶選用;而牛奶中含有過多的鈉、鉀等礦物質,會給嬰兒的腎髒帶來負擔,而且牛奶中的蛋白以酪蛋白為主,不利於嬰兒的消化吸收。

(3)混合喂養

媽媽乳汁分泌較少,滿足不了寶寶的需求時,必須在新生兒日常的喂養中,添加動物奶(牛奶或羊奶補充)或其他代乳品,叫做混合喂養。

如果媽媽不能為寶寶提供充足的乳汁,可選用混合喂養的方式來喂哺寶寶。一般情況下,在喂母乳後可接著喂配方奶粉,也可在兩次喂母乳的間隔期喂奶粉。每天應保證喂三次以上母乳。

母乳喂養的優點(1)母乳營養豐富

母乳中鈣、磷比例適宜(2:1),有利於孩子對鈣的吸收;母乳中含有較多的脂肪酸、乳糖、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在初乳中微量元素鋅較高,這些都有利於促進小兒生長發育,為預防佝僂病打下了物質基礎。

(2)母乳有助於營養吸收

母乳中的脂肪球小,且含有多種消化酶,小兒在吸吮過程中,舌咽分泌的一種舌酯酶有利於對脂肪的消化。另外,母乳的緩衝力小,對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3)母乳中含有免疫物質

在母乳中含有各種免疫球蛋白,如IgA、IgG、IgM等,這些物質會增強小兒的抗病能力。特別是初乳,其中含有多種抗體和免疫細胞,這是牛乳中所缺少的。

(4)母乳是嬰兒的天然生理食品

從蛋白分子結構看,母乳喂養嬰兒,不易引起過敏反應。而在牛奶中,含有人體所不適應的異性蛋白,這種物質可以通過腸道黏膜被人體吸收,引起過敏。因此,有的嬰兒喝了牛奶以後,會發生過敏反應,引起腸道少量出血、嬰兒濕疹等。

(5)母乳方便衛生

母乳中幾乎沒有細菌,直接喂哺不易汙染,且溫度合適,吸吮速度及食量可隨小兒需要增減,既方便又經濟。

(6)母乳喂哺可增進感情

母親哺喂嬰兒時對嬰兒的照顧、撫摸、擁抱、對視、逗引以及母親胸部、乳房、手臂等身體的接觸,都是對嬰兒良好的刺激,這樣嬰兒會感到心情愉快,有利於嬰兒身心健康,對嬰兒的成長有好處。

(7)母乳喂哺有助泌乳量

嬰兒的吸吮同時也會使母親泌乳量大增,對母親的子宮收縮、產後恢複也是極有好處的。

育兒金點子

新媽媽孕育和分娩的同時,乳房也經曆了乳汁自然生成的過程,分娩後將乳汁喂給嬰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母乳充足的情況下,寶寶不需要其他食物,因此母乳喂養可以說既營養又安全,省錢又省力,一舉數得。

初乳是給寶寶最好的見麵禮

物以稀為貴。媽媽的初乳不僅是因為少才珍貴,更重要的是,它含有非常重要的免疫成分。以前有一些媽媽嫌初乳髒甚至將其擠掉,直到現在人們才對初乳有了正確的認識。

越早吃到初乳對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幫助越大。寶寶出生後7天內媽媽的乳汁都是初乳,母親的初乳具有疫苗的作用,能極大地增強寶寶的免疫力,越早吃到初乳,寶寶的免疫屏障就能越早建立。

因為初乳富含免疫因子、生長因子及寶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是大自然提供給新生命最珍貴的初始食物。新生兒吃了初乳後,可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抵禦外界病原侵襲而健康成長。初乳可以影響初生生命甚至其一生的健康,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大力提倡母乳喂養。

母親初乳中含有的免疫物質可吸附在病原微生物或毒素上,防止有害物質侵入呼吸道及腸道黏膜,避免寶寶患呼吸道及腸道疾病。其中的乳鐵蛋白可結合寶寶體內的鐵,抑製細菌生長,抵抗許多細菌性疾病。而免疫球蛋白可很好地發揮抗感染、中和毒素的作用,增強寶寶的抗病能力。

事實上,母親把初乳作為生命的第一份禮物送給了寶寶,為寶寶的免疫係統和生長發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母親的初乳是寶寶健康的重要保證。

科學的哺乳方法

首先清洗雙手,用溫濕毛巾輕擦乳頭、乳暈,用手指肚輕輕按摩乳頭及整個乳房,隻要幾分鍾,就可以使乳汁更充分。

選擇最適合的哺乳體位,一般是坐式。舒適地坐直,後背靠在椅子上(沒有扶手的矮椅比較理想),讓寶寶的嘴和乳頭在同一水平位置,偶爾前傾哺乳時,背不要彎曲,如有必要,可墊一個枕頭來抬高寶寶身體的高度。

側臥位哺乳也是常用的,特別是對於產後身體虛弱的媽媽,但一定要注意讓寶寶的頭高於他的身體,並防止媽媽睡著後乳房甚至身體壓在寶寶臉上造成窒息。不管取什麼體位哺乳,都盡量使寶寶的一隻手可自由活動,如觸摸乳房。

用手托起乳房(若乳汁過急,可用剪刀式手法控製),用乳頭輕掠寶寶的上、下唇,或輕擠乳暈後麵部位,擠出乳汁滴到寶寶唇上,等寶寶嘴張大、舌向下的時候,迅速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送入寶寶口中。

寶寶吃奶時並非用吮吸,而是用兩頜抵壓乳暈底部的奶庫來“擠奶”的(隻吮吸乳頭的話,寶寶根本吃不到奶,而媽媽也隻會感到乳頭疼痛),所以當媽媽從她的角度觀察到寶寶兩頜張得很大,整張嘴被乳房占滿,顳部及耳朵有規律地蠕動時,說明小家夥已經在享受中了。

寶寶在一側乳房吃奶時,另一側乳房可能會產生反射而滲出乳汁,可用奶套或乳墊接住乳汁。等寶寶吃完一側的乳汁,再換另一側。下次喂奶時從另一側開始,輪流循環。

哺乳結束後,可將幹淨的小指放入寶寶的小嘴與乳房之間,以防寶寶離開乳房時拉傷乳頭,並擠出少量乳汁塗在喂完奶的乳頭上,令其自然幹燥,保護乳頭皮膚。

哺乳完畢後,要將寶寶抱直,輕拍其背,幫寶寶打嗝,以防溢乳。若寶寶已入睡,應取右側臥位,防止吐奶嗆入氣管,引起窒息。

每次哺乳後,應手工擠出或用器具吸出剩餘的乳汁。

哺乳期間,媽媽最好每天給乳房做一次按摩,可以在睡前做。用手指肚輕輕捏住乳頭做輕柔按摩,使乳房放鬆即可。若乳頭凹陷,則需要更多精心按摩,並用吸奶器將乳頭輕輕拽出。

母乳喂養時要注意什麼

在給新生兒授乳時,乳母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乳母的體位要舒適

喂哺寶寶時可采取不同的姿勢,但一定要保證乳母舒適。體位舒適和全身肌肉放鬆有益於乳汁排出,同時乳母應心情愉快。

(2)母嬰必須緊密相貼

無論怎樣抱嬰兒,喂哺時嬰兒身體應與母親的身體相貼。嬰兒的頭和雙肩應朝向母親的乳房,嘴處於與乳頭相同水平的位置。

(3)防止嬰兒鼻部受壓

在授乳的過程中應保持嬰兒頭和頸略微伸展,以免嬰兒鼻部擠壓乳房而影響呼吸,同時也要防止嬰兒頭部與頸部過度伸展而造成吞咽困難和咬傷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