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0~1月新生寶寶營養大盤點(2 / 3)

(4)母親手的姿勢要正確

母親應將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托起乳房,用乳頭去觸動嬰兒下唇中間部位,另一隻手托住嬰兒,讓嬰兒的嘴吮住母親的乳頭,並且要讓嬰兒吮至乳暈部位。當嬰兒開始吮吸時,牙齦擠壓充滿了乳汁的乳暈,舌頭擠壓乳房使乳汁流出,這樣嬰兒既可吮吸到乳汁,又不會使媽媽的乳頭因為牙齦摩擦而引起疼痛。

育兒金點子

如果不是由於奶流過急,嬰兒在吃奶時,母親就應避免用食指和中指剪刀式地夾擠乳房。因為這樣一來會反向推壓乳腺組織,阻礙嬰兒將大部分乳暈含入嘴中,不利於充分擠壓乳腺內的乳汁,而且嬰兒含入乳暈太少有可能使乳頭被咬傷。

“三早”是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

“三早”是指孩子出生後要早吸吮、早接觸、早開奶,這是母乳喂養成功的保證。

“三早”可在孩子娩出半小時內開始。處理好臍帶後將新生兒放在母親胸前,讓母親摟抱自己的寶寶並讓寶寶開始吸吮。盡早吸吮母親乳頭可及早建立泌乳反射和排乳反射,並增加母親體內泌乳激素和催產素的含量,加快乳汁的分泌和排出。

早開奶可以讓孩子盡早獲得營養補充,避免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還可促進母乳喂養的成功。這時的初乳含有較多免疫物質IgA和具有殺菌作用的物質溶酶菌等,可使新生兒少生病。最早的初乳含有脂肪,盡管量不多,但足以起到幫助胎便排出,減少新生兒黃疸的作用。剛開始喂奶時,孩子每次可能吃5~10毫升母乳,媽媽乳房也不脹。但性急的家人往往會輕易地決定給孩子喂糖水或牛奶,生怕餓著自己的寶貝。殊不知寶寶天性很懶,隻要不費力就能從奶瓶中吸到奶,就決不肯再費力地去吸吮母親的乳頭。此時最重要的是母親不必心焦,隻要用正確的姿勢讓孩子多吸吮,用不了幾天乳汁就可以大量分泌了。

新生兒各器官、係統均不夠成熟,功能也不完善,生活規律尚未形成,因此必須被格外耐心地哺喂。這一階段應該采取按需哺乳的方法:每當孩子要吃奶,每當媽媽感到奶脹想喂奶,都可以哺乳。這樣做,一定會有足夠的乳汁哺喂寶寶。但按需哺乳不等於孩子一哭就喂奶,尤其是出生1周後的孩子,剛喂完奶1小時就哭鬧,原因往往不是饑餓。

母乳喂養是一門要學習的技能,它是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完善的。要成功地實現母乳喂養還少不了家人的支持。就長達1~2年的母乳喂養而言,“三早”僅僅是母乳喂養成功的起點。新生寶寶應該按需哺乳出生的頭一兩個月內,嬰兒的哺喂可以不定時,按需即可。嬰兒的食量大小因人而異,不用拘泥於每天幾次,食量大的可以多喂幾次,也可以間隔時間短些;食量小的可以少喂幾次或間隔時間長些。

每次喂奶要讓孩子吃飽。如果孩子吃一小會兒就睡了,可以揉揉他的耳朵,撓撓他的腳心,逗醒孩子,或把乳頭撤出後再放進孩子嘴裏,以保證他一次吃飽。沒有必要在規定時間內停止哺乳,有些孩子吃得慢,有些孩子吃得快,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何時停止吃奶。孩子吃飽了會停止吸吮,這時很容易就能從孩子嘴裏抽出乳頭,不要讓孩子養成含乳頭睡覺的習慣。

有的媽媽奶水特別多,有時會嗆著孩子;還有的媽媽乳房比較大,在喂奶時可能會壓住孩子的鼻子。遇到上述情況,媽媽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夾在乳暈的外周,即可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

由於寶寶無法直接用言語和父母溝通,爸爸媽媽就要通過觀察來判斷寶寶是否已經吃飽。寶寶吃完奶後,如果有以下情況中的任何一種,就表明寶寶已經吃飽了。

(1)喂奶前乳房豐滿,喂奶後乳房較柔軟。

(2)喂奶時可聽見吞咽聲(連續幾次到十幾次)。

(3)媽媽有下乳的感覺。

(4)尿布24小時濕6次及6次以上。

(5)寶寶大便軟,呈金黃色的糊狀,每天2~4次。

(6)在兩次喂奶之間,寶寶很滿足、很安靜。

(7)寶寶體重平均每天增長30~40克或每周增加200~300克。

一般來說,寶寶在出生後的頭兩天隻吸2分鍾左右的乳汁就會飽,3~4天後可慢慢增加到20分鍾左右,每側乳房吸吮約10分鍾。

若實在不確定寶寶吃飽了沒有,還可以用手指點寶寶的下巴,如果他很快將手指含住吸吮則說明沒吃飽,應稍加奶量。

育兒金點子

在正常情況下,孩子吃飽後精神、情緒都會很好,很少哭鬧,睡得很好,睡醒後精神很愉快,體重增長也快,這說明喂養得比較好。

母乳充足有妙方

(1)樹立全母乳喂養的信心

信心對於堅持母乳喂養是非常重要的。貓媽媽從不擔心自己的奶水是不是夠小貓吃,牛媽媽也從不擔心小牛會不會餓肚子,結果,小貓、小牛都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媽媽的奶水都夠吃。所以,媽媽和準媽媽們完全沒必要擔心自己的奶水是否充足,要相信,隻要你當媽媽,就一定有奶水。

(2)孕期做好乳房護理

如果準媽媽有乳頭內陷的情況,需要提前矯正,即使乳頭正常的準媽媽,懷孕後期最好也每天輕輕地把乳頭拉長,有利於將來嬰兒的吮吸。

懷孕5個月後每天用溫水擦拭乳頭10~30下,目的是讓乳頭的皮膚變厚,以免將來嬰兒吮吸時疼痛。做時要量力而行,因為擦拭乳頭容易刺激子宮收縮,如果感覺到宮縮,要立即停止擦拭。但即使天天擦拭,將來仍然難以避免哺乳時的疼痛,權當是媽媽的甜蜜痛苦吧。

懷孕7個月後每天輕輕擠一下乳頭,促進乳腺暢通,此時有的媽媽已經可以擠出乳汁了。

(3)了解寶寶的生長周期

出生後的第3周、第6周、第3個月和第6個月是嬰兒的快速生長期,在這一階段,寶寶們就像鳥窩裏的小鳥,一天到晚都張著嘴找吃的。很多寶寶從第3周到第6周都不停地吃奶,這並不能說明媽媽的奶水不足,這時嬰兒所需要的養分比較多,他就通過頻繁吸吮乳頭來刺激媽媽製造更多的乳汁。在這個時候,堅持勤喂幾天,一旦乳汁分泌量達到寶寶的要求,寶寶自然會降低吸吮的頻繁程度。所以這時不要給寶寶加奶粉,繼續讓他吃媽媽的奶,雖然媽媽辛苦一些,但是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將來的奶夠寶寶吃。

(4)奶水隻會越吸越多,越攢越少

有的媽媽覺得自己的奶水不足,奶不脹,所以就給寶寶加一頓奶粉,希望下一頓把奶攢多了再喂寶寶。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奶水越吃越多,越攢越少。媽媽的乳房是為寶寶量身定做的,寶寶吸吮的次數多了,奶水的分泌量就會適應他的飯量而增加;吸吮的頻率低了,或者一次吸吮的時間短了,奶水的分泌量也隨之減少,就是老人說的“把奶靠回去了”。所以,千萬不要攢奶,一定要讓寶寶吃,而且不要因為怕寶寶吃不飽而急於添奶粉。

(5)多吃催奶食物

催奶湯水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隻要注意多喝催奶湯水,攝入足夠的水分,身體就會根據寶寶的飯量作出反應,分泌出更多的乳汁。

讓母乳更有營養的方法

母乳主要的營養成分就是蛋白質、脂肪和糖。母乳中的蛋白質大部分是易於消化的乳清蛋白,且含有代謝過程所需的酶以及抵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和溶菌素;母乳中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並且脂肪球較小,易於吸收母乳中所含的糖(主要是乳糖),在嬰兒消化道內變成乳酸,可以促進消化,有利於鈣、鐵、鋅等的吸收,也能促進腸道內乳酸杆菌的大量繁殖,增強消化道抗感染能力;母乳中鈣、磷含量不高,但比例恰當,易吸收。

媽媽所攝入的營養元素偏少時,母乳中所含的這些營養元素的含量也會相應降低;如果媽媽營養不良,雖然母乳分泌很多,但濃度會很低。因此,產後選擇母乳喂養的媽媽一定要多吃含蛋白質、脂肪以及糖類豐富的食物,以充分保證母乳的營養,如鯽魚、豬蹄、排骨、蓮子、桂圓等,都是增加母乳營養的好東西。

此外,有的媽媽在懷孕前為了防止發胖而服用減肥食品,但到了哺乳期,建議采用普通食譜。孕期服用複合維生素的習慣,在哺乳期應當繼續堅持。

乳頭皸裂後的喂奶方法

育兒金點子

哺乳時應盡量讓新生兒吸住大部分乳暈,乳暈下麵是乳汁最集中的地方,新生兒吸起來也會比較省力,並能起到保護乳頭的作用,這是防止乳頭皸裂最有效的方法。

哺乳時先從疼痛較輕的一側乳房開始,以減輕對另一側乳房的吸吮力,並讓乳頭和一部分乳暈含在新生兒口內,以防乳頭皮膚皸裂加劇。

交替改變哺乳時的抱嬰姿勢,可以使新生兒的吸吮力分散在乳頭和乳暈四周。

哺乳的次數多一點,這樣有利於乳汁排空、乳暈變軟,也利於新生兒吸吮。

在哺乳後擠出少量乳汁塗在乳頭和乳暈上。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利於乳頭皮膚的愈合。

如果乳頭疼痛劇烈或乳房腫脹,新生兒不能很好地吸吮乳頭時,可停止哺乳24小時,但應將乳汁擠出,用小杯或小勺喂養新生兒。

乳頭凹陷後的喂奶方法

首先準備一支20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把剪刀、一個臉盆、一條毛巾和適量的溫開水。取下注射器針頭,在注射器1毫升標記處剪去注射器頭部。抽出注射器活塞,將注射器尾部緊扣媽媽乳頭,插入活塞。用左手持注射器,右手持活塞柄向後慢慢抽動活塞,這樣重複幾次後,乳頭便會自然突起。乳頭突起後,立即用溫熱毛巾擦洗乳頭。這樣處理後,新生兒即可吸吮。經新生兒多次吸吮,乳頭就不會再內陷。如果一次沒有成功,可每隔3~6個小時重複一次。

如何輕鬆應對晚上喂奶

夜晚是媽媽睡覺的時間,若晚上寶寶要吃奶,喂奶時媽媽在半夢半醒之間很容易發生意外。媽媽晚上給寶寶喂奶時掌握以下方法可以幫助順利喂奶。

(1)喂奶時坐起來

建議媽媽盡量像白天一樣坐起來喂奶,不要躺著喂,以免發生意外。

(2)開一盞光線較為柔和的燈

喂奶時,光線不要太暗,要能夠清晰看到寶寶皮膚的顏色,以免驚嚇到寶寶。

(3)保持安靜

在安靜的環境中喂奶,不要在寶寶吃奶時與之嬉鬧,以防止嗆咳。

(4)喂奶後不要立即入睡

喂奶後不要立即睡覺,仍要將寶寶豎立抱一會兒,並輕輕拍其背部,待打嗝後再放下。觀察一會兒,如安穩入睡即可休息。此外,寶寶睡覺的房間應保留一些暗一點的光線,以便溢乳時及時發現。

早產兒的科學喂養

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的活產嬰兒,體重一般小於2500克,身長少於46厘米。由於早產兒在生理上發育不夠完善,吸吮和吞咽能力差,容易發生嘔吐,因此需要給予特殊的喂養。

(1)把握喂奶的次數。因早產兒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但每日所需要的熱能又不能少,所以隻能采取分次哺喂的方法。體重低於1500克的早產兒,每隔兩小時哺喂一次;體重在1500克以上的早產兒,每隔3小時喂一次。

(2)把握喂奶的量。因早產兒消化能力弱,所以最好采用母乳喂養。初次喂奶量不可太多,如體重為1500克的寶寶,開始量為4毫升,如喂後反應較好,每次可增加2毫升,但每天喂奶總量最多增加16毫升。體重低於1500克或超過1500克的寶寶酌情增減。白天在兩次喂奶之間,應喂少量的葡萄糖水。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喂完後,最好讓嬰兒側臥,避免吐奶時引起窒息。

(3)早產兒脂肪酶不足,對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較差,因此應該從出生10天後開始服用濃縮維生素A、維生素D,每日2次,每次1滴或遵醫囑。

育兒金點子

母乳喂養的早產兒應該經常稱體重,觀察早產兒體重的增加情況,這是判斷喂養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一般足月新生兒在最初幾日內由於喂哺不足或大小便排泄的原因,體重略有減輕,這是正常現象。

雙胞胎寶寶的科學喂養

雙胞胎寶寶應爭取母乳喂養,因此,媽媽要有足夠的營養,並保證充分的休息。大多數媽媽都有足夠的母乳喂哺雙胞胎,兩個寶寶的吸吮,會促使乳汁分泌得更多。給雙胞胎寶寶喂奶,一般先給一個寶寶喂奶,然後再給另一個寶寶喂奶;兩個寶寶最好能交替輪流地吸吮兩側乳房,不一定要在固定的一側乳房吸吮,這樣使兩個乳房都得到很好的吸吮刺激,從而分泌更多的乳汁。如果乳汁不足,應采用混合喂養,先保證體質較弱的那個寶寶能得到母乳喂養。如果沒有乳汁,隻好采用人工喂養,要掌握好奶液濃度,不可太濃,按需喂哺。

哺乳媽媽增乳食譜

奶汁鯽魚湯

【原料】鯽魚2條,冬瓜、蔥、薑、精鹽各適量。

【製作】

①清洗幹淨鯽魚,將蔥、薑、冬瓜各切小片。

②魚下冷水鍋,大火燒開,加入蔥、薑後,改小火慢燉。

③當湯汁顏色呈奶白色時,下入冬瓜片,然後加入適量的鹽,稍微煮一下即可。

【功效】鯽魚湯是補氣血、通乳汁的傳統食療方法,冬瓜具有利水的作用,同樣也利於乳汁分泌。但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鯽魚湯不能太鹹了,否則會使體內積存水分。

酸菜豬手煲

【原料】豬手1隻,酸菜、花生及精鹽各適量。

【製作】

①將豬手斬開,放到開水中汆燙5分鍾,撈出瀝幹;酸菜洗淨泡半個小時,如果是從市場上買的,最好用開水燙一下再泡。②在煲中加冷水,放入豬手、酸菜和花生,用大火煮30分鍾後,再改小火慢燉1小時。

③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功效】花生與豬手能夠補血和通乳,是產後滋補佳品。如果再加些酸菜,就會使這道菜的口感更加鮮美,有助於提高產後體弱媽媽的食欲。

鯽魚通草湯

【原料】鮮鯽魚1條,黑豆芽30克,通草3克,精鹽適量。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