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她的笑不真誠——弄明白孩子在想什麼,是教育真正的開始(1 / 2)

要真正弄懂孩子的心,父母除了滿足他的物質需求外,還要給予他精神、心理上的安慰。和他溝通時,在耐心傾聽的同時,要多觀察和解讀他無聲的肢體語言。這樣教育才有效果。

我小時候,有一年春節,母親、姑姑要帶我和妹妹到集市上去,走之前,母親對我們約法三章:不能要錢買新衣服,不能要錢買零食,不能到處亂跑。

我一心想去市裏的書店看書,就一口答應了。一向愛吃愛穿愛玩的妹妹,卻一再要求母親不要跟她約定第一條。母親不同意,妹妹耍賴皮,姑姑隻得在一旁勸她。

眼看快到出發的時間了,妹妹仍然沒有妥協,無計可施的姑姑說道:“女孩子愛美不是錯,可是那些賣衣服的人,看到有小孩哭著要衣服,價格就會提得很高。”

“那我不哭著向媽媽要衣服了。”妹妹回答。

“你同意了?”姑姑看到妹妹邊揉眼邊露出笑容,十分高興,“快進屋換衣服,一會兒咱們就走。”

“我們走,你留在家裏。”臨走時,母親對已經換好衣服的妹妹說。

姑姑忙說:“她答應不買新衣服了。”

“我要讓她親口對我說,如果在集市上不聽話,不但不買新衣服,壓歲錢也不給。”母親嚴肅地說。

“你快向媽媽做保證。”姑姑勸妹妹。

一向固執的妹妹賭氣說道:“我不買新衣服,去集市幹什麼?”說完轉身回了屋。

“這孩子,明明已經答應了,怎麼說變就變?”姑姑不解地說道。

母親解釋說:“她本來就沒同意。你勸她時,她用手揉右眼,左眼卻瞟向另一邊。而她的眉毛,高高上揚,臉稍稍側過去的同時,頭微微低垂。這些行為,都說明她沒有真同意。”

說到這裏,母親看看姑姑,說道:“別看她笑了,那是不真誠的笑,我記得她笑時,雙唇是閉著的。”

姑姑驚訝地說:“你觀察得真夠仔細的。”

母親笑著說:“和孩子待的時間長了,他們平時生氣時是什麼樣、高興時是什麼樣,都會從動作上表現出來。”

孩子說話時,父母要學會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弄清楚他內心在想什麼。隻有這樣,你才知道他什麼時候說的是真心話,什麼時候想企圖欺騙你,在教育他時才不會誤解他。

妻子的表妹張娣離婚後,經人介紹,和現在的丈夫組成新家庭。可是,兒子毛亮卻拒絕去她的新家。為了讓兒子順從,張娣把我和妻子叫去勸毛亮。

“媽媽結婚前和你商量時,你可是答應得好好的啊。男子漢,不能說話不算話。”張娣對毛亮說。

“你不想來這裏住,是怕不適應新環境吧?”妻子問道。

“不怕,要怕我就不來了。”毛亮說著,臉上刻意地露出一個自信的微笑,與此同時,坐在椅子上的他,左腿開始不停地抖動。

“那你是嫌這裏是平房,還是嫌小?”張娣問道,“我不是對你說了嗎,住平房方便,你叔叔的女兒平時不住這裏,隻在周六日過來。再說了,她人挺好,你不要怕她……”

“我再強調一遍,我誰都不怕。”毛亮邊說邊用右手不停地摸著左手的袖子,“就是不想來這裏,想一個人待著,清靜。”

毛亮走後,我對張娣說:“你現在不要太著急勸他搬來住,給他一些時間來適應環境。畢竟,孩子對新環境還是有一點恐懼的。”

張娣難過地說:“你看他這堅決的樣子,哪裏會害怕這裏?我覺得他是在故意找茬,就是不想和我們住在一起。”

我說:“從他說話時的動作來看,他心裏是想來這裏的,隻是對新環境缺乏安全感。”

張娣和妻子不相信地問:“不會吧,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我們怎麼沒有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