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析說:“他坐在這裏,右手不停地擺弄左手衣袖。這個樣子是在做自我保護。雖然他臉上強裝微笑,可他的笑臉留下了太多內心害怕和擔憂的痕跡。”
“我好像也注意到他這點了,他的笑和平時不一樣,好像有點緊張。”張娣說道。
我說道:“他的身體動作告訴我們,他對自己和周圍的環境缺乏信心。所以,要想讓他把這裏當成家,還需要時間,更需要你和現在的丈夫對他多些寬容和愛。”
半年後,毛亮才搬到張娣現在的家去住。
孩子和成人一樣,當他心中所想、所盼、所愛、所恨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時,就會借助肢體動作。因此,父母要想弄明白他的真實想法,除了聽他傾訴外,還要多觀察他的身體語言。
鄰居建永的女兒瑞瑞上中學後,脾氣變得很壞,稍有不滿意就會摔東西。
建永找到我,擔憂地說:“現在我們一看她臉色不對勁,就趕緊把易摔的東西藏起來。”
瑞瑞性格確實很暴躁。記得有一次她跟著建永來我家,和桐桐爭著玩玩具時,盛怒之下,竟故意把桐桐新買的玩具摔壞了。
建永教訓她時,她坐在椅子上,雙臂交叉抱在胸前,撇著嘴,眉頭下沉,眼睛斜視著在一旁拿著摔壞的玩具傷心的桐桐。
“你知道自己錯了嗎?以後改不改?”建永反複地對瑞瑞說著這兩句話。
可能是建永說得太多,瑞瑞煩了,臉上的表情沒變,隻是從鼻子裏哼了一聲:“改。”
“知道改就是好孩子。”建永聽到瑞瑞答應改,十分高興,“快去向桐桐道個歉,你們還可以好好玩。”
瑞瑞聽了,起身向門外走去。建永以為她要去向桐桐道歉,忙過去拉她:“你走錯了,桐桐沒出去,她已經回自己的房間了。”
瑞瑞甩開建永的手,沒好氣地說:“我才不向她道歉呢。”說完開門自顧離去。
建永無可奈何地對我說:“你看現在這孩子,咱大人還真摸不透她的心思,剛才還答應得好好的,轉身就變卦了。”
我對他說:“她並沒有答應,哪來的變卦?你和她說話時,她雖然注視著你,但她並不認同你的觀點。”
建永不信,說道:“不會吧,我講話時,她聽得那麼認真。”
我解釋說:“可她在凝視你的同時,既沒有將頭微微前傾,也沒有把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向你靠近,反而低著頭,用眼睛斜看你,這種姿勢其實是一種否定的態度。”
“可她不是親口說‘改’了嗎?”建永問道。
“對,她是這麼說了,但她說這話時,眉頭略微下沉,說明她心中是憤怒的。而她交叉抱在胸前的雙臂和撇嘴的表情,則說明她心裏非常反對你講的話。”我說道。
孩子的身體語言是最不會說謊的,父母要想讀懂他的內心,在和他溝通時,要多注意他的身體信號,一旦發現他對談話持排斥態度,就得換一種方式來說。
父母教育孩子,要善於洞察他的內心世界,了解他的內心需求,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麼。隻有掌握了這些,你說出的每一句話,才能打動他的心。
要真正弄懂孩子的心,父母除了滿足他的物質需求外,還要給予他精神、心理上的安慰。和他溝通時,在耐心傾聽的同時,還要學會觀察和解讀他無聲的肢體語言。這樣教育才有效果。
成墨初的親子讀心小竅門
1.想真正了解孩子,父母和他交談時要多關注他的心理,並隨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2.父母要全麵認識孩子,多關注他的心理需求。
3.父母要學會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多傾聽他說什麼,而不是總站在教育者的立場來講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