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我不想當作家——看透孩子的意圖和想法,才可能進行有效引導(1 / 2)

孩子內心在想什麼,會先從麵部表情、身體動作中流露出來。父母要在孩子說話前,從他的肢體語言中準確解讀他內心的秘密,看透他的意圖和想法,然後對他進行有效的引導。

“小時候盼著小然趕快長大,以為她大了就省心了。可是,她長大了,我卻不知道她心裏在想什麼。”剛進表姐家門口,表姐就開始向我訴苦。

表姐的女兒小然今年上初二,由於英語不好,表姐決定為她報個英語班。領著小然去報名時,看到幾位家長還給孩子報了提高作文的寫作班、美術班。表姐就勸小然也報這些班。

小然平時很喜歡寫作,當時就答應要報寫作班。

“可是,她隻去了兩次,就向我提出不上了。你說氣不氣人?”表姐向我抱怨道,“可我怎麼勸,她就是鐵了心不去,還威脅我說,要非讓她上寫作班,她英語班也不上了。”

聽了表姐的話,我有些懵了,小然的作文一直寫得很好,還多次對我說,將來上大學,就上中文係。而她現在上的寫作班,聽說是市裏一位有名的作家辦的。

想到這裏,我對表姐說:“你不要著急,我找小然談談。”

小然見到我,非常高興,可是我一提“作文班”三個字,她的臉色就變得很難看,話也變少了。我委婉地問:“你是不是對作文班的老師講的課不太滿意呀?”

小然站在我們麵前,微微低著頭,小聲說:“老師講得很好,能學不少知識。”

“那你怎麼不想上了?”表姐咄咄逼人地問,“那麼高的學費,人家可不給退。”

“你就知道要錢,我們聽聽舅舅的意思嘛。”小然不滿地看表姐一眼,對我說:“舅舅,要是對一件事情不感興趣,卻還要賴在那裏,您覺得是不是在浪費時間呀?”

我點點頭,又問道:“你不是挺喜歡寫作嗎?”

“可我不喜歡當作家。”小然說道,“在那裏上課的同學對我說,他們的夢想是當作家。”

我一愣,問表姐:“你是想讓小然當作家才讓她上這個班的?”

表姐不好意思地說:“是呀。我小時候就想當作家沒當上,小然作文寫得好,要是再有高人指點,將來……”

“這就是我不想去的理由,怕辜負了我媽。同時,我也不想放棄我自己的夢想。”小然說。

“好,我不要求你當作家了,那你得把這課聽完。你準備一下,下午去上課吧。”表姐說道。小然沒說話,隻是改變了一下身體姿勢,把腳尖指向了門口。

表姐急了:“你到底去不去呀?你看你,就這麼不聽話,不知道你成天在想什麼。”

我笑著對表姐說:“小然不是已經答應去上課了嗎?”接著我指著小然解釋道:“你看她的腳前移的同時,腳尖都指向門口了,這可是她準備出發的狀態。”

聽了我的話,小然笑起來,對表姐說:“媽,您要是像舅舅那樣會觀察我的話,我心裏想什麼,您保準一猜一個準。好了,我去上課了。”

父母隻有看透孩子的意圖和想法,才能在親子溝通中占據主導地位。孩子不但會樂意聽從你的教導,還會積極地配合你。這時你對他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幾年前,有位母親帶著兒子來我家,想讓我勸勸她的兒子。

原來,她兒子進入青春期後,癡迷於看武俠小說,成績越來越差,後來還逃學。半年來,為了讓他好好學習,她找過很多人勸他,他也保證好好學習,可是沒幾天又開始逃學。

她傷心地說:“讓我生氣的是,我這個兒子,說的和做的永遠不合拍,昨天保證,今天重犯。我現在都不知道怎麼和他溝通,猜不透他心裏究竟是怎麼想的。”

在我和她說話時,她兒子一聲不響地坐在一旁,他的雙臂和雙腿擺出了交叉重疊的動作,頭微微地低著,眼睛漠然地看著前方。

在看到他這個姿勢的時候,我心裏明白,他對我抱有防備心理。我想要在短時間內說服他,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果然,當我和他說話時,他一直用這個消極的姿勢麵對我,偶爾回一句話,也是用“哦”、“嗯”來應付我。那次談話,他回答我的字,最多不超過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