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感到有所收獲的是,他臨走時,雖然仍沒有說話,但他那感激的眼神讓我覺得,自己的話在他心裏還是起了一點作用的。
那次談話後不久,我去他們那座城市的一所高校講課,特意去他家看他。當時和我一同去的還有一位從事心理學研究的朋友。
我和朋友輪流與他談話後,他的表情開始有所反應,交叉重疊的雙臂和雙腿,不知道什麼時候鬆開了。
後來我們三人在一起聊天時,他的坐姿也悄悄發生改變,後來竟然像我一樣,也把雙手搭在膝蓋上。看到他這個樣子,我心裏很高興,看來他已經完全聽進去我的話了。
半年後,他母親打電話告訴我,說他不再看與學習無關的書了,又像以前那樣愛學習了。
沒有多久,他主動打電話聯係我,對我說:“成老師,等我中考完了,就去拜訪您和您的朋友,感謝你們給我的忠告和對我的幫助。”
正確解讀孩子的內心,父母要多理解他,真誠地和他交流,當他說話時,還要多觀察他的神情、動作。因為有些話孩子會心不由身地通過身體姿勢“說”出來。
朋友王揚的兒子曉軍,在高考前幾天突然要離家出走。出走的原因是全家在曉軍填高考誌願的事情上達不成一致意見。
王揚和妻子想讓曉軍學金融,覺得這行收入穩定。曉軍卻喜歡曆史專業。雖然王揚和妻子在曉軍麵前把學金融的好處講得很清楚,曉軍也心有所動,但真要讓他填時,他又放棄了。
曉軍性格開朗,平時我們兩家離得近,他總是隔三差五地來我家,和我也聊得很好。當王揚讓我幫著勸勸曉軍時,我答應了。
說實話,我不讚成王揚這種“包辦”孩子高考誌願的做法,但是經不起王揚的“請求”,我隻好硬著頭皮去勸曉軍。
擱以前,曉軍在我麵前早滔滔不絕地講話了。但是,此時他雙臂交叉緊抱著一本書,雙腿交叉在一起,低著頭,一句話不說。他懷中那本書像一道牆,無情地把我擋在他的心外。
那天我真是費盡口舌,可曉軍就是不表態。事後我對王揚說:“看來曉軍是拿定主意不學金融了,既然這樣,你們就別為難他了。”
王揚說:“不會吧?我和妻子勸他時,他聽得特認真,好像是想通了一樣。你是從哪裏看出他堅決不學金融的?”
我說:“我辛苦講了半天,他仍然雙臂交叉抱於胸前,說明他的防禦心很重;他一直低下著頭,這是不友好的表現;他身體不時地後仰,這是他對我說的話不感興趣呀。”
王揚笑了,說:“我平時和他說話,他也愛做這些動作,我看他這是習慣了,沒你講的這麼多意思。”
我說:“不對,以前我和他聊時,他並不這樣。你可別小看他這些身體動作,這可是他心理信息的自然流露啊。這分明是在告訴我們,他對咱們講的話,一點興趣都沒有。”
王揚不信,回家後警告曉軍:“你要是不聽我們的勸說,我還要另找人做你的思想工作。”兩天後,曉軍真的離家出走了。
父母一定要記住,如果孩子在聽你說話或是自己說話時,身體動作出現變化,或者長久保持固定不變的姿勢,那麼你要注意,說不定他心裏隱秘的信息已經擺在你麵前了。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心是最難揣摩和看透的,因為父母並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意圖,所以在交流時,就會出現種種障礙:孩子要麼不吐露自己的真心話,要麼拒絕和父母交談。
孩子內心在想什麼,會先從麵部表情、身體動作中流露出來。父母要在孩子說話前,從他的肢體語言中準確解讀他內心的秘密,看透他的意圖和想法,然後對他進行有效的引導。
成墨初的親子讀心小竅門
1.充分理解孩子,多采用間接的方式和他溝通,讓他在和你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自覺改變自己不當的行為方式。
2.父母要學會以孩子的心態來參與他的活動。在活動中和他交流,了解、引導他。
3.父母要把孩子當成朋友,用溫和的口氣和他交談,用提醒和建議的方式引導他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