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中真實的想法和秘密,會不由自主地從他的身體動作中流露出來。如果父母能讀懂他的肢體語言,當那些信息擺在你麵前時,你就不會錯過和他溝通的最佳機會了。
幾年前,在地鐵裏,我曾經看到一對當眾翻臉的母子。
我不清楚他們是為什麼事情爭吵。記得那位母親說話時,男孩會生氣地反駁,聲音很大,語速也快,讓人聽不清他在講什麼。
母親看他情緒這麼激動,便不再說話。當時我想:“此時這位母親應該和孩子繼續說下去,如果講得有道理,說不定還能勸住他呢。”
因為這個男孩在說話時,充分使用了肢體語言,他的手心是展開的,而且手掌的一麵對著母親,他此時雖然表現得很氣憤,但心裏還是希望得到母親的開導的。
但這位母親沒有讀懂他的身體語言,隻得白白錯失一次與孩子“談心”的機會。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雖然在這位母親的意料之外,卻在我的預料之中。
過了一會兒,母親開始埋怨男孩:“你個子白長這麼高,一點男子漢的氣概都沒有,純粹一個窩囊廢,我看你爸都比你強。”
“我怎麼你了?又開始嘮叨了。”男孩聲音不大,也聽不出有什麼氣來。但他說話時,雙手緊握。
其實,別看他音調不高,心中的火卻是一觸即發,此時,來自母親的任何一句話,都有可能點燃他這顆炸彈。母親若能讀懂他的肢體語言,這時再憤怒,都要忍住。
“嫌我嘮叨,你就別這麼窩囊啊!”被男孩平靜的外表蒙蔽的母親,真就碰了這顆炸彈:“你看你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女生都能嚇破你的膽,在家又被你的堂哥堂弟欺負……”
“啪”的一聲,男孩舉拳打向母親手裏提著的一塑料袋水果,隨著一聲響,那些水果滾得滿地都是。
不等母親說話,男孩低聲說:“你再罵我窩囊,我就死給你看。”
麵對男孩采取的過激行為和威脅的話,這位母親不敢再說一句話。
孩子在發脾氣之前,他的肢體語言已經提前向父母發出信號了。假如你此時能讀懂他身上透露的這些信息,接下來的衝突將不會發生。
桐桐上幼兒園時,有一次,我和妻子帶她到樓下去玩,鄰居的兒子奇奇在和幾個小男孩玩球。奇奇比桐桐大一歲,平時他們經常在一起玩。
“桐桐,和我們一起玩球吧。”奇奇熱情地招呼桐桐。妻子就帶桐桐走過去。奇奇拉起桐桐朝那些小男孩走去。
“我們不能和小女孩玩,讓她走開。”桐桐剛走過去,還沒站穩,對麵那個抱著球的男孩就指著桐桐說。
“文文,你以前還騎過桐桐的自行車呢。”奇奇替桐桐說話。
文文不說話,另一個男孩過來,說道:“你不和桐桐玩,我們也不跟你玩了。”
“嗬嗬,文文已經同意和桐桐玩了,來,讓桐桐玩一會兒你的球。”一個稍大一點的男孩過來,從文文手裏拿過球來就要塞給桐桐。
這時我走過去,對妻子說:“一會兒再讓桐桐來玩,我們先帶她去散散步。”說完,我問桐桐:“你不是喜歡玩公園裏的滑梯嗎?我們現在去,好嗎?”
桐桐可能感覺到自己在這裏不受歡迎,立刻答應了。我抱起桐桐,讓她和小朋友們說再見。
“文文不是和桐桐和好了嗎,你怎麼還不讓他們一起玩呀?”在路上,妻子不解地問道。
我說:“你沒看到文文雙手叉腰站在那裏嗎?他的下巴向前突出,齜著牙,眼神充滿挑釁。這種表情,可是一個孩子發動攻擊之前的麵部動作。”
每個孩子都有豐富的肢體語言,特別是在他發怒或高興時,他的信息會從身體動作中傳遞出來。父母隻有學會閱讀他身上透出的信息,才能隨時了解他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