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覲見光緒帝(1 / 2)

“我以為西安城的八旗兵算是差的,但是沒想到看到更差的了。”等貝勒爺們狼狽不堪地帶著被俄國人殺害的旗人屍體走孩子後,馮牧瀾在一旁笑道。俄國人的繩子是他讓人解開的,這個人聰明膽大,有賭博精神,很多時候喜歡以小博大。而且馮牧瀾的以小博大並不是出於年輕人的衝動,而是發自於骨子裏的一種野性和理念。他對曹躍建議說將被俘的俄國人給這些貝勒們,依照他的判斷,俄國人一定會暴動,結果真的暴動了,最終劫持的貝勒們。而隨後曹躍率領軍隊一舉震懾了俄國暴徒,不單單解救了貝勒們,還進一步打擊了俄國人的信心,以至於俄國人再見到曹躍之後,嚇得毫不猶豫地投降了。

曹躍大笑道:“西安城的八旗兵是多爾袞那一支的後裔,多爾袞那一支一直以來都是滿清八旗最強的戰兵,他們隻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太久了,忘了怎麼打仗了。”隨即他又笑了起來說:“要是八旗兵還像是兩百年前一樣滿萬不可敵,也就沒咱們什麼事兒了。”

“是啊,哈哈……”眾人一陣歡笑,又想到逃竄的貝勒們,更是歡樂。

不一會兒,王公公來了,問他們有沒有在吏部和兵部入冊,曹躍說還沒有,不過我們幹了一件小事兒,王公公說什麼小事兒,曹躍指了指俄國俘虜,簡單地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笑道:“王公公,帶路吧。”

曹躍率領騎兵入駐西大營之後,又帶著一百多親兵進了城,曹躍的親兵都是頭上纏著白巾裹頭,身上披著白色披風,裝備很是奇特,也很是鮮明。曹躍的騎兵走進京師之後,立即引起了京師街頭爺們的注意,他們紛紛猜測起來,這一群外地軍官是從哪裏來的。穿的是綠營的衣服,不過中間的“勇”和“卒”兩個字被武裝帶鑲嵌的護心鏡擋住了。仔細看過去,這夥兒人身材高大消瘦健壯,眼神之中流露著殺氣,哪裏像是覲見的,好像是來打仗的。這夥兒人如一陣風一般過境,目不斜視完全沒有被京師的繁華所吸引,當真是軍紀嚴明的很。

“這誰啊這是?”有人不禁打聽起來。

倒還真是有消息靈通的人,不知從那個衙門打聽得出,原來是西北曹二郎進京麵聖了。若是說以前人們沒聽說過曹二郎也就罷了,如今人們再沒聽說過就屬於實在孤陋寡聞了,這曹二郎幹了一件最了不起的事兒,活捉了八百個俄國人。俄國方麵說是他們的流竄犯,但是很多其他外國人說其實這就是俄國正規騎兵部隊,被曹二郎的軍隊打敗了,覺得丟了麵子才這麼說的。老百姓當然是向著自己國人,你們外國人欺負我們欺負慘了,我們別說有英雄,沒有英雄也要幻想出來一個啊。

所以曹二郎的故事反倒越傳越奇,越穿越離譜了。

“難怪……這麼有氣勢,曹二郎的兵啊。”一個老先生感慨道。

“嗨!要是甲午年曹二郎帶著軍隊去遼東,還有什麼小日本的事兒了嗎?”另一個扛大包的苦力說道,北京爺們愛侃愛聊的特點顯露出來,這會兒嘴不停地說:“那是殺得小日本屁股尿流啊,你們說朝廷養一群廢物幹嘛,還不如多養養曹二郎這樣的部隊咧。”

“幹嘛?欺負老百姓唄,打外敵不行,欺負老百姓一個頂仨。”有人在一旁插嘴道。

其餘看熱鬧的人不由得大聲起哄起來,不由得說道:“那些豆腐兵,還不如土匪胡子和響馬呢,丟了朝鮮不說,還丟了遼東。要不是李中堂,遼東能要回來嗎?”

“別提李中堂,要不是他遼東能丟嗎?”

眾人說的李中堂即如今的直隸總督李鴻章了,不過現在的李鴻章有點麻煩,就是因為背了《馬關條約》的黑鍋,成了清廷的替罪羊,成了老百姓和書生們口誅筆伐的對象,行事低調非常了。

忽然有人問到:“曹二郎這麼能打,將來會不會是兵馬大元帥?”

北京老百姓所謂的兵馬大元帥,實際上指的就是直隸總督,直隸省在明代成為北直隸,包括後世的北京、天津、河北、內蒙一部分、山東一部分、河南一部分,而明代還有一個南直隸,地盤包括江蘇、安徽、上海、河南一部分。

而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裏,北京城百姓們的眼界雖然比其他地區的老百姓長遠,卻也受時代的限製,再者說得天下者必須先得直隸,於是直隸又被百姓們認為是國之中央——直隸總督也成了兵馬大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