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新政改革(二)(1 / 2)

接下來張之洞將改革的目標放在了科舉考試之上,此時有人提出廢除科舉考試,改動西方的製度,並提出一個期限,什麼四年計劃來。向張之洞提出建議的正是康有為,通過文廷式的關係,康有為再一次見到了張之洞,並將自己在日本所見所謂結合西方的文化製度,勸說張之洞萬勿繼續任由科舉考試荼毒中國讀書人了。

科舉考試能得到什麼人才?

除了死讀書的人,就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生,天下之間有多少讀書人就是被科舉考試害得不成樣子,反觀西方國家,用學校教育取代科舉考試,人才輩出,就連日本也大力推行文化教育,日本的幾所大學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

其實康有為提議廢除科舉考試的目的是好的,可他提出的四年計劃就有一點急切了,張之洞將四年計劃改為了六年計劃。當張之洞將六年之後取締科舉考試的奏折交個光緒之後,光緒還沒反對,曹躍卻最先不幹了。

曹躍絕不同意此時取締科舉考試,在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的科舉考試,六年時間就能夠取代嗎?曹躍立即要求勸說張之洞千萬不要提出取締科舉考試,這條奏折如果被天下士子知道,不知有多少人會罵他。

張之洞經過慎重考慮之後,覺得曹躍說的有道理,洋為中用不假,但改革且不可如此急切。

當李鴻章得知取締科舉考試的奏折之後,冷笑著說:“張香濤除非是不想做官了,居然敢取締科舉,天下士子罵死他不可。”

不過因為曹躍的阻止,張之洞避免成為天下清流口誅筆伐的對象,卻也因為曹躍的阻止,導致康有為等人對他極為憎恨。

曹躍的建議是,科舉可以改革,但不能取締,天下的讀書人想要做官的理想,如果一旦被打破,讀書人心中的怒火就會噴發出來,誰砰這個誰死。

張之洞覺得曹躍在科舉改革之上的想法有點可笑,你又不是讀書人,你有沒有讀過幾天書,居然還想影響科舉改革。倒是他手下幕僚梁鼎芬說:“曹中堂雖然書讀的少,但是見識不小,且他若是一力阻止科舉改革,大人的改革也完成不了。所以還是聽一聽曹中堂的建議,就算是錯了,也有反駁的理由。”

張之洞一想也是,誰讓曹躍歸位軍機首輔大臣呢,於是征求曹躍關於科舉改革的意見。

曹躍提出了幾條關於科舉改革的意見,第一,科舉原本考策論和八股,應該再增加兩項,第一項是體育,一改過去文弱書生的形象,要求讀書人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而不是弱不經分的小白臉模樣。第二項是雜學,讀書人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知格致農藝,以免被人認為讀書人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廢物。

張之洞略有一些意外,曹躍提出的這兩點改革確實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如果按照這樣的改革方式,恐怕未來考試更難以點取了吧。

曹躍對他說取士的方式,按照分數來取士,例如八股文的滿分是150分,體育的考試是75分,雜學的考試是75分,這樣總分300分,按照分數來取士,發榜的時候按照分數發榜,公平公正,免得每一次科舉考試都有人非議說誰誰誰買通了考官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