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遼河以東作為日俄戰爭的主戰場,並不是曹躍心血來潮,在曆史上日俄戰爭的主戰場就發生在遼河以東,清政府也提出隻允許戰場設在遼河以東。隻是日俄戰爭打到了後期,毛子和鬼子都不守規矩了,以至於整個東北都是戰場,清政府最後的臉麵也被丟盡了,清兵不得不從東北撤出去,撤回山海關以內。清朝皇族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人與俄國人在自己的祖宗龍興之地上為了爭奪地盤,爭奪亞洲的領導權而大打出手,日俄戰爭的最後日本付出了二十八萬人死傷的代價,俄國也付出了二十八萬人死傷的代價,而沒有參戰的大清帝國,則付出了二十幾萬百姓傷亡的代價,這其中除了受到雙方雇傭擔任後勤勞工被地方殺死之外,更多的則是無辜的百姓受到戰火的牽連,甚至日俄雙方就地征繳糧草,繼而屠殺的中國農民。
曹躍也以密電的形式告訴了東北軍區總司令冉東與東三省總督張蔭恒,讓他們自己商討如何來迎接接下來的戰爭。
冉東立即找到張蔭恒,說根據主公曹躍的估計,這場戰爭將會在明年爆發,而且持續時間兩年左右,因此今年秋收之後,大遼河以東的東北百姓必須全殲遷移到大遼河以西,避免遭到戰火的波及,更避免成為日俄後勤補給的來源。從現在開始,大遼河以東的部分工廠,礦山,商鋪就要轉移到大遼河以西了。
時間緊,任務重,且許多人會不配合,這讓張蔭恒非常為難。可張蔭恒也知道接下來麵臨的困難,於是加緊時間派遣人員勸解百姓們暫時從大遼河以東地區,即遼東地區搬遷到遼西地區。老百姓最看重的就是土地,所以很多百姓不願意搬遷,能夠搬遷的大多數都是一些商人和開工廠的。
遼東地區的局勢越發緊張了,商人們消息靈通,感覺到可能要打仗了,所以在張蔭恒發布遷徙的命令之後,紛紛搬到了遼西的一些縣城中去了。
冉東還在東三省發動招安令,招安土匪大王,東北土匪多,胡子多,很多土匪不願意被招安,自己在山裏享受著吃香的喝辣的生活多好,為什麼要招安呢?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嘛。有客氣的將冉東派出去的信使送了回來,有不客氣的直接送回來一顆人頭。
冉東勃然大怒,他正愁部隊訓練單調枯燥,於是下令五個集團軍,以大遼河為界,消滅大遼河以西所有土匪,土匪家屬的田地沒收交給從關內來到東北的山東河北移民。
於是,轟轟烈烈的遼西剿匪開始了,這番剿匪不僅限於遼西,熱河同樣也在發生著剿匪運動。
朝廷的意思非常明顯,土匪胡子去遼東禍害吧,那裏將來是日俄戰爭的主戰場,你們在那裏想怎麼作妖就怎麼作妖,別回到遼西。於是大量土匪胡子跑去遼東,引發了土匪之間因為爭搶地盤而產生的大混戰。沒想到日俄沒有打起來,土匪胡子倒先打起來了,大概是日俄雙方都覺得這是一股可利用的勢力,於是雙方均派遣人員收買土匪,攻擊對方的土匪。
日本人的土匪比較吃虧,因中東鐵路貫穿遼東,俄國人駐紮大軍在旅順大連等地,他們隨時可以派出軍隊協助剿匪,可是日本資助的土匪因日本軍隊駐紮在朝鮮邊境,沒有正當理由無法進入中國境內,所以孤立無援。但很快,日本人就換了一個辦法,派遣軍隊喬裝為土匪,和俄國人支持的土匪作戰。畢竟日本人也是東亞黃種人,在俄國人的眼中看來,亞洲人長得都一個模樣。
小日本的這一詭計讓局勢頓時逆轉了起來,支持俄國的土匪紛紛敗下陣來,支持日本的土匪成為了遼東霸主。
當然,冉東時時刻刻注意著遼東的局勢,陸海軍情報總部派出的軍情特工也悄悄地打入了土匪隊伍之中,為中國方麵搜集整理情報,並偵察地形,策劃路線。
因為遼東土匪大混戰,許多遼東的百姓也開始紛紛向遼西逃去,到了10月份秋收的時候,遼東地區與遼西地區的人口比例達到了1:8,整個奉天省的人口大多數都集中在大遼河以西了,再加上源源不斷地有山東、河南與河北移民前往東北,使得遼西地區異常地繁榮起來。
在這種繁榮的情況下,京奉鐵路建成了,該鐵路是大清國與英國合作建立的中國南北大鐵路的延長部分,南起京師,北抵達奉天城,中間經過通縣、薊縣、灤縣、撫寧縣、綏中縣、興城縣、錦西縣、錦縣、盤山縣、黑山縣、新民縣,然後向東連接到奉天城。而此前已經完成的鐵路線路有承德至灤縣的承灤鐵路,京師至承德的京承鐵路,三條鐵路為東北軍源源不斷地提供著軍火和物資、補給、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