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談判是相互妥協的藝術(1 / 2)

為了拉攏中國,並讓中國不用擔心英國宣戰的問題,日本高調介入中英之間的衝突,日本外相小村壽太郎親自從美國來到北京,對中英雙方進行調停。

由於日本的介入,英國政府還是做出了讓步,在西方人的眼中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所以相互的妥協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曹躍猜想英國一定會懲罰私自做主卻折損了英國顏麵的印度總督寇鬆,而且也會拿懲罰寇鬆作為雙方談判的切入點。

果不其然,寇鬆因為私自下令軍隊入侵中國奘區——而且還戰敗了,而遭到內閣彈劾,英國國王隨後接受了首相貝爾福提出來的建議,將寇鬆公爵撤職。

入侵西奘兩次戰敗件事成為了英國政壇的一樁大醜聞,英國人不可能坐以待斃,可是這又關係到英國在亞洲的策略,此時如果英國進攻中國,則會間接幫助俄國——在亞洲,俄國才是英國的敵人,而寇鬆此舉無異於將中國推向俄國人的懷抱之中。當然,寇鬆幹的最蠢的一件事,就是打仗沒有打贏,要是打贏了英國人耀武揚威一番撤回到印度也就罷了,現在的問題是,英國人打仗輸了,還被人俘虜了8000戰俘,再加上去年被俘虜的2000戰俘,英國人被抓了一萬多人了,盡管這其中隻有三百不到的英國白人軍官。

曹躍下令鴻臚寺少卿李經方擔任中英談判專屬大臣,負責中英關於西奘衝突的一切談判,而中國要求的底線就是錫金王國重新獨立,作為中國的番邦屬國,錫金王國絕不容侵占。當然,李經方也可以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例如歸還香港租界、廣州租界、上海租界等等,總之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中英都不想真的打仗,要是打嘴仗就別在乎嘴張得大。

隨後曹躍對日本公式宇多一郎提出要求說:“中英問題一日不解決,中日同盟一日有危險。”

宋育仁等人分析說,日本必定是想借這個機會,以中國出兵向俄國宣戰為理由,進行中英和解。而由於日本與英國之間的盟友關係,所以他們之間或許早就達成好了協議——日本在前期並不需要中國人的幫助,可是戰爭持續到現在,日本需要中國人出兵了——於是湊巧中英打起來了,然後再湊巧,日本來調停。

曹躍猛然醒悟,原來這是日本人的一招詭計,這個詭計按照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敲山震虎,小鬼子賊得很,也許他們的本意是讓英國人給中國清政府一記重拳,但沒想到的是中國人把英國人伸入到西奘的拳頭給切掉了。

好麼,這下尷尬了,英國人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強硬的底線也被中國看的一幹二淨,可是要是真發動一場戰爭,日本政府還不幹了。當然,英國如果真的發動戰爭,最先起來反對的就是需要中國茶葉絲綢等產品的英國國民。

小村壽太郎的調停並非沒有效果,曹躍也開誠布公地與英國大使交談,中國並非不想對俄國宣戰,而是因為中國軍方的注意力現在全都放在了南方,放在了西奘。

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中國在西奘僅僅有20000人的駐軍,哪裏算是把精力全都放在西奘!小村壽太郎也知道曹躍是在胡說八道,妄圖拖延時間。於是他威脅曹躍說,假如中國不參戰,那麼日本將不會介入中英之間的衝突,讓英國人重演鴉片戰爭之役。